靖康之變時詩人情感

來源:魅力女性吧 7.64K
靖康之變時詩人情感

北宋在安享了167年的太平之後,歲月靜好的生活在宋欽宗靖康年間被打破了。

公元1127年,北宋靖康二年,金兵攻破北宋都城東京(今開封),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朝臣等三千餘人,押解北上,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史稱“靖康之恥”,又稱“靖康之變”。北宋至此滅亡,同年,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定都南京應天府(河南商丘)繼承大宋皇位,是為宋高宗,史稱南宋。

這一年

李清照44歲

岳飛25歲

陸游剛出生兩年。

14年後,詩人辛棄疾出生。

“靖康之變”,家國淪喪,影響了眾多南宋詞人的命運,令人可悲可歎。

李清照:顛沛流離,客死他鄉

被稱為千古第一女詞人的李清照是這場變亂的見證者。“靖康之變”發生時,李清照已經44歲了,在此之前,她是一個生活安定,婚姻幸福的女子。當金兵的鐵騎南侵,將這位從未經歷戰爭的女性拉到了殘酷的戰爭之中。

金兵南侵,李清照將自己和趙明誠悉心收藏的金石古籍挑了又挑,最後裝了十五車南下避難。一路上兵荒馬亂,到處都是逃難的人,李清照以自己的大智大勇硬是保住了這批金石文物,將他們順利運到江寧府(今南京附近) 。

兩年後,趙明誠去世,這給李清照以沉重地打擊。在混亂的局勢當中,李清照接着南逃,所帶的文物佚失大半,讓她痛心疾首。

靖康之變後的第四年,李清照到達杭州,顛沛流離的生活給她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她再嫁張汝舟,卻發現所託非人,張汝舟不過是一個覬覦她的金石古籍的小人,她憤而離婚。

經歷了國破家亡、丈夫永訣、顛沛流離、再嫁匪人的經歷之後,李清照的心靈受到重創。但這並沒有擊垮李清照的意志,她從個人痛苦中解脱出來,把眼光投到國家大事上,寫下不少激昂的詩篇。

在南逃的過程當中,李清照路過烏江,寫下《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她滿懷熱情的讚頌項羽自刎以謝父老來諷刺苟安的南宋統治者。

她晚年卜居金華,在這裏,她度過了人生中最後的時光,晚年的李清照將趙明誠遺作《金石錄》校勘整理,進奉朝廷。人們似乎忘了,李清照家在山東濟南,可國破家亡後,故鄉卻再也沒能回去。

岳飛:力主抗金,卻死在自己人手裏

靖康之變發生時,岳飛25歲。金兵南下侵宋時,岳飛眼見金人入侵後人民慘遭殺戮、奴役的情形,心中憤慨,意欲投軍,又擔憂老母年邁,妻兒力弱,在兵亂中難保安全。岳母姚氏是位深明大義的婦女,積極勉勵岳飛“從戎報國”。

在軍中,岳飛奮勇殺敵,能力突顯,一再受到主將的另眼相看,他先是跟隨張所,後又追隨宗澤,在軍中屢立奇功。

他收復健康、恢復六郡,讓高宗趙構都稱奇不已。“靖康之變”的恥辱深深的印在岳飛的心裏,他力主抗金,反對議和,主張北伐恢復中原,他的名作《滿江紅》極致體現了他恢復中原的心情: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紹興十年,岳飛第四次揮師北伐,經過苦戰,眼見即將收復故都開封,此時,宋高宗連下十二道金牌令岳飛班師,岳飛痛心疾首,憤然哭泣:十年之功,毀於一旦。

經此一役,岳飛深知南宋朝廷並不想恢復中原,回朝後,岳飛即請辭官,歸享田園。皇帝不許。

金國眼見無法滅亡南宋,於是請求議和,其來信説:必殺岳飛,而後和可成。於是,一代忠臣良將,死於秦檜“莫須有”的罪名之下。消息傳到金國,金人彈冠相慶。而那些想要恢復中原的宋人,徹底故夢破滅。

陸游:一生都想恢復中原

陸游生於1125年十月,靖康之變發生之時,陸游是一個兩歲的幼兒,他生來的第一課就是逃難,戰亂當時,父親被罷免,舉家南逃。對於這一段經歷,陸游曾在詩中寫道:

我生學步逢喪亂,家在中原厭奔竄。

淮邊夜聞賊馬嘶,跳去不待雞號旦。

人懷一餅草間伏,往往經旬不炊爨。

有時聽得一隊金兵來了,他們只得伏在草間,滿懷驚恐的隱蔽起來,餓了只能吃些乾糧,常常十來天都吃不上熱飯。逃難的悲苦生活給幼年的陸游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跡。

陸游一生都力主北伐,恢復中原。南宋孝宗即位後,以張浚為都督,開始北伐,卻因戰將不合,在符離大敗。南宋與金人議和,陸游上書依然談“恢復中原”之事,有人進言陸游“結交諫官、鼓唱是非,力説張浚用兵”,朝廷即罷免了陸游的官職。

1171年,王炎宣撫川、陝,駐軍南鄭,委託陸游草擬驅逐金人、收復中原的戰略計劃,陸游作《平戎策》,提出“收復中原必須先取長安,取長安必須先取隴右積蓄糧食、訓練士兵,有力量就進攻,沒力量就固守”。可朝廷否決了他的《平戎策》,讓陸游恢復中原的夢再一次破滅。

陸游一生都志在恢復中原,但是偏安的南宋王朝沒有給他這個機會。1209年,“靖康之變”82年後,陸游以85歲高齡病逝於家鄉山陰,死前,他寫了一首詩《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直到臨死,都不忘記恢復中原,可歷史卻殘酷地告訴他,南宋從未恢復中原,是不想,也是不能了。

辛棄疾:死前大叫“殺賊,殺賊”

辛棄疾出生時是1140年,此時距離“靖康之變”已經過去了13年,辛棄疾的家鄉山東濟南早已淪為金國的土地。從小祖父就告訴他,先輩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青少年時期的辛棄疾,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

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趙義軍並起,二十一歲的辛棄疾也聚集了兩千人,參加了由耿京領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並擔任掌書記。辛棄疾率領五十多人襲擊幾萬人的敵營,把叛徒擒拿帶回建康,交給南宋朝廷處決。

在起義軍中的表現,以及辛棄疾驚人的勇敢和果斷,使他名重一時。宋高宗便任命他為江陰籤判,從此開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這時他才二十五歲。

辛棄疾歸南宋後,曾寫了不少有關抗金北伐的建議,像著名的《美芹十論》、《九議》等。但朝廷卻反應冷淡,只安排他做一些地方官職。

公元1203年,主戰派重新抬頭,辛棄疾被任命為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已經六十歲的辛棄疾精神為之一振。不久後,被任命為知鎮江府,獲賜金帶。

辛棄疾知鎮江府時,曾登臨北固亭,感歎對自己報國無門的失望,憑高望遠,撫今追昔,於是寫下了《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篇傳唱千古之作。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在諫官的攻擊下,辛棄疾被降為朝散大夫,辛棄疾心寒不已,對於朝廷的其它任免,辛棄疾推辭不受。

四年後,重病在牀的辛棄疾帶着憂憤的心情和愛國之心離開人世,享年六十八歲。據説他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

國家不幸詩家幸

國家的鉅變是詩人們的血和淚

極致的感情促使他們寫出眾多動人的詩篇。

李清照前期婉約,後期多有豪邁詩詞

而辛棄疾更是成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這些都抒發了他們在那個時代

為家國淪喪留下的血和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