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個社會你還糾結什麼

來源:魅力女性吧 1.95W

《咬文嚼字》雜誌公佈了由國內語言文字專家評選出的2009年十大流行詞彙,“糾結”榜上有名,可見其廣泛深厚的羣眾基礎。一段時間以來,糾結厚積薄發,不僅見諸主流媒體報道,還成為觀察當下社會、經濟動態的一大關鍵詞。

對這個社會你還糾結什麼

《咬文嚼字》雜誌公佈了由國內語言文字專家評選出的2009年十大流行詞彙,“糾結”榜上有名,可見其廣泛深厚的羣眾基礎。一段時間以來,糾結厚積薄發,不僅見諸主流媒體報道,還成為觀察當下社會、經濟動態的一大關鍵詞,如新華社發的一篇今年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稿,標題即是《複雜內外形勢下中國力破經濟發展“兩難”糾結》;《新週刊》在今年5月推出封面報道,總題為《100年來,那些糾結於中國的人和事》。

第五版《現代漢語詞典》中,糾結一詞解釋為“相互纏繞”,作動詞使用。從字形上看,糾結是一個極具畫面感的詞彙,它給人們帶來的印象是一團團物體相交糾纏、枝杈重疊的模樣。“糾”與“結”有相同的偏旁部首,“糾”字意為纏繞,“結”字代表着一種凝聚的趨勢,當“糾”遇到“結”,既纏繞又聚集,怎令人不糾結?

事實上,在生活中,糾結一詞的使用更加廣泛靈活。它可以當動詞,“最近的工作讓我糾結”;也可以當形容詞,如“這個電影情節看起來特糾結”;甚至可以當作名詞,如“竟不知心中的糾結如何排遣”。無論是形容事件的態勢,還是表達自己的心情,甚至是描述一個人的性格,糾結一詞均能恰到好處地滿足人們的要求。

當糾結很紅很強大,有人認為糾結是來自東方扶桑之地的動漫舶來品,有人認為是90後新生代製造的潮人潮語。事實上,糾結一詞古已用之,李白詩云“枝枝相糾結,葉葉競飄揚”。糾結今天的爆紅,實是這一詞彙之生命力在千年之後的勃發。

糾結在使用上雖然充滿模糊性,但在表意上卻恰恰可以準確滿足使用者的需要。糾結本意為“糾纏”,這恰恰是對客觀狀態的一種主觀抽象;今天當人們選擇用以形容自身心態時,糾結讓人們難以言説的心情找到了一個恰如其分的表達,令人一吐心中之鬱結,豈不快哉!

值得思考的是,糾結在讓今人“一吐為快”時,潛伏着何種社會文化心靈密碼?從社會心理學角度而言,流行語正是某種社會心理的體現。從“別理我,煩着呢”、鬱悶、再到糾結,人們口中用以表達心情的詞語隨着時間遊走也在漸漸變化。回望社會前行的足跡,從來沒有這樣一個時代,信息技術發展如此迅猛。

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媒體”,隨時發佈信息,海量信息充斥着現代人每一寸空間;在這個時代,物質生產如此豐富多樣,“物我”間的邊界在物化社會中悄悄暈染;社會文化多元並進,個體有了充分的自由選擇權利。雖然智者説,智慧和聰明的區別就在於懂得如何選擇,然而當今人們面對諸多誘惑時,如何更智慧,叫人如何不糾結?

面對諸多的選擇與顧慮,面對兩難甚至多難困境,人們在理性與感性、慾望與剋制、道德堅守與缺失、夢想與現實之間掙扎與困惑;人們在歷史與當下,自身與他人之間不斷逡巡、追問。當其時,個體並不必然有疼痛感,而當糾結成為一種具有普遍性的社會心理標籤,其間產生的價值迷失不能不説是社會之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