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的考古歷程

來源:魅力女性吧 1.36W
故宮的考古歷程

故宮始建於1406年明永樂四年,建成於1420年明永樂十八年。在故宮六百多年的發展中,經歷了三個重要的歷史階段,分別是:第一階段,明成祖朱棣營建故宮,至1644年,為明皇宮第二階段,清順治十四年至1924年為清皇宮第三階段,1925年10月至今,為故宮博物院。

建成於1420年明代永樂年間的故宮

第一階段,明成祖朱棣營建故宮,至1644年,為明皇宮

眾所周知,故宮建築羣最早的作用,便是明朝的皇宮,也叫作“紫禁城”。不過,明朝建朝之初的皇宮並不是北京故宮,而是南京故宮。而遷都北京,以及營建故宮,都是明代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決策,因此,在故宮的歷史中,首先必須瞭解的歷史,便是明成祖朱棣營建故宮,並使其成為之後200多年明代皇宮的歷史。

明成祖朱棣奠定了故宮的宏大規模

北京是明成祖朱棣當上皇帝之前,作為“燕王”的封地,因此,將大明王朝從南京遷都北京、營建規模宏大的故宮紫禁城,都是明成祖朱棣的重要決策。我們現在看見的故宮的建築羣、朱牆金色琉璃瓦的風格,故宮中軸線的建築規劃特色,乃至北京城的中軸線規劃,都是明成祖朱棣時代的宏偉構建,這是一段必須瞭解的歷史。

明朝紫禁城建築風格被傳承至今

第二階段,清順治十四年至1924年為清皇宮

雖然我們在歷史記載中瞭解到,從明成祖朱棣開始,至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為止,故宮成為清兩代一共24位皇帝的皇宮,故宮的整體建築規劃和建築佈局、風格在明清兩代也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作為清代皇宮的故宮,和明朝皇宮的故宮,在建築物本身上面,其實是比較大的差異的。

故宮中軸線上的三大殿清朝都重建過

雖然清朝的順治皇帝入關之後,於1644年驅逐李自成後宣佈定都北京,依舊選擇故宮作為清朝皇宮,但李自成在離開北京時,大面積焚燬了故宮的建築,原來的故宮建築只剩下武英殿、建極殿、英華殿、南薰殿、四周的角樓和皇極門完好,其他的建築都被焚燬,之後花了十多年的時間,才重新逐漸修復,因此可以説,作為清皇宮的故宮,和作為明皇宮的故宮,在大部分建築上已經不一樣了,都是復建的。同時,故宮內著名的九龍壁、最大的戲台暢音閣、收藏《四庫全書》的藏書樓文淵閣等等,都是清代新建的建築,算是清朝版的故宮特色建築。

九龍壁是清代新建的故宮著名建築

第三階段,1925年10月至今,為故宮博物院

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之後,故宮的性質也發生了變化,不過這種變化從1925年10月才正式被確認,在這一年的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故宮從皇宮變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博物院,故宮的名稱,也從“紫禁城”變成了“故宮”,從1925年到現在,故宮始終是以博物院的形式,出現在世人面前,這是故宮的第三個重要歷史階段。

1925年開始故宮正式由皇宮變成博物院

如今的故宮,已經是國家5A級的景區,也是公認的國內三大博物院之首,同時,被完整保留下來的故宮9000多間建築羣,以及180多萬件的豐富文物,使得故宮的文化價值非常高,也因此,故宮在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名副其實的人類文化寶庫。

故宮博物院大門就是以前的紫禁城神武門

2020年,故宮六百年,這六百年的時間,是從1420年故宮建成之日開始算的,因此,故宮確切的建成時間是1420年,即明朝永樂十八年。故宮歷史上經歷了明皇宮、清皇宮、辛亥革命後的“故宮博物院”三個重要的歷史發展階段,這是瞭解故宮歷史必須掌握的三個重要知識點。

16年,故宮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專家們在故宮隆宗門的西側地面下取得了新的考古大發現。據相關專家介紹:在隆宗門西側發現的一組建築遺存中,出土的瓷片、瓦片等文物將地層時代回溯到了元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