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昚為什麼要禪位

來源:魅力女性吧 7.83K
趙昚為什麼要禪位

宋孝宗之所以主動退位是自己拉不下臉,怕丟面子,也可以説是他不願意受辱於金人。

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1189年正月初二,金世宗完顏雍病死,其長孫完顏璟於同日在靈柩前繼位,是為金章宗。消息傳到南宋都城臨安,思考再三的宋孝宗最終於二月初二退位,傳位於太子趙惇,即宋光宗。金國新皇帝即位,關宋朝何事,為何宋孝宗選擇退位呢其實宋孝宗有難言的苦衷。

宋孝宗從即位之初,就以收復中原為己任。1163年4月,宋孝宗對金國採取軍事行動,史稱“隆興北伐”,但宋軍在符離慘敗,宋軍全線崩潰,軍資器械喪失殆盡。送進雙方此後經過拉鋸戰,於1164年達成和議,史稱“隆興和議”。

其主要條款有四條:宋、金世為叔侄之國宋朝繳納的“歲貢”改稱“歲幣”,銀絹各為二十萬兩匹南宋放棄所佔海、泗、唐、鄧、商、秦六州,雙方疆界恢復紹興和議時原狀雙方交換戰俘,叛逃者不在其內。

宋孝宗在動武受挫的情況下,又幻想通過和平修約的方式,收復中原,於是他於1170年5月,任命范成大為使者,向金過索求北宋諸帝陵寢之地,並請更定受書之儀。結果自然可想而知,雖然范成大頗有氣節,不辱使命,但金世宗拒絕了拒宋朝的請求,只許孝宗奉遷陵寢,並且同意歸還宋欽宗的梓宮。

宋孝宗見和平談判的方式不成,又下定決心動武,他派主戰派人士虞允文為四川宣撫使,統領四川軍務,籌劃兵分兩路,北伐中原。但虞允文積勞成疾,於1174年病死,宋孝宗痛失臂膀,他的北伐計劃遭到沉重打擊。

1187年,宋高宗趙構病死,宋孝宗聽聞後失聲痛哭,兩天不能進食,表示要服喪三年。宋孝宗雖然只是宋高宗的養子,但確實是位孝子。接二連三的打擊,讓年近花甲的宋孝宗開始變得心灰意冷,他開始讓太子趙惇參預政事。

1189年,金世宗病死,時年21歲的金章宗完顏璟即位。按照“隆興和議”的條款,時年62歲的宋孝宗在給金國上書時,要稱呼小自己41歲的金章宗為叔父,一生以恢復為己任的宋孝宗不願意在承擔這樣的恥辱,這也成為促使其退位的最後一根稻草。最終這位立志恢復的皇帝選擇退位。

1、宋孝宗禪位的主要原因是:宋孝宗趙眘屢遭挫折,自認收土無望,心灰意冷之下這才主動讓賢的。

2、宋孝宗趙眘是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高宗趙構與宋孝宗趙眘,實際上親緣關係淡薄,幾近於無,宋孝宗趙眘只是趙構的養子。

3、趙眘被立為皇太子後,積極輔佐宋高宗。後來宋高宗無心政事,將皇位禪讓給宋孝宗趙眘。宋孝宗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對外揮師北伐,對內積極治理內政。宋孝宗在內政中,整頓吏治,裁汰宂官,懲治貪污,加強集權,從而使得國家恢復生機,出現了一個小康局面。

4、但是在對外北伐中,卻遭到了極大的失敗。也正是因為這次失敗,使得趙眘心灰意冷,在壯志未酬的情況下退位讓賢,讓自己的第三子宋光宗繼位。

主要是因為壯志未酬,心力交瘁。

第一,宋孝宗上台後,鋭意進取

宋孝宗是南宋比較有作為的皇帝,高宗遜位後,孝宗上台。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岳飛平反。同時,他起用主戰派領袖張浚入主樞密院,對金國採取強硬立場。在兩國外交談判中,南宋一改高宗時代的軟弱立場,拒絕金人提出的土地要求。張浚對金人的答覆是:“疆場之一此一彼,兵家之或勝或敗,何常之有”

由於南宋的強硬態度,金世宗決定訴諸武力。張浚認為,與其坐等金人南犯,不如先發制人。宋孝宗同意張浚的建議,他對張浚説:“公既鋭意恢復,朕難道獨甘偷安麼”於是決定出師渡淮,北伐收復中原。

隆興元年,北伐之戰打響。儘管有孝宗的支持與廣大愛國將士的英勇奮戰,然而南宋二十餘年的投降政策之下,武備不修,軍隊戰鬥力低得可憐。加上所任非人,導致北伐最終以失敗而終。

第二,乾道和議,孝宗蒙羞

隆興北伐失敗後,朝中主和派乘機大肆攻擊主戰派,認為張浚等人邀功釣譽,輕啟戰端。宋孝宗處境尷尬,進退兩難,只得下罪己之詔稱:“朕明不足以見萬里之情,智不足以擇三軍之帥,號令既乖,進退失律。”為了平衡主和、主戰兩派,宋孝宗把主和派領袖湯思退與主戰派領袖張浚同列為相兼樞密使,這對主戰派可謂是很大的傷害。

主戰派領袖張浚為流言為攻擊,悲憤之下,連續八次上書乞致仕,最後宋孝宗詔罷張浚。幾個月後,張浚在憂憤中病死。

張浚一死,朝中主和派更加得勢。主和派領袖湯思退為了巴結金國,促成和議,竟然盡廢邊備,罷築壽春城,解散萬弩營,停修海船,撤海、泗、唐、鄧四州之兵。張浚為抗擊金兵所做的努力,竟然在短短的時間內毀於一旦。

然而,湯思退的所作所為,卻令金國肆意妄為。為了迫使南宋接受和議,金兵乘機南下,連續攻克楚州、濠州、滁州。東南為之震動。

這下子湯思退成為眾矢之的,國家罪人。宋孝宗下旨,湯思退被流放永州並最終驚懼而死。

由於戰場上的節節敗退,孝宗最後被迫與金國簽訂乾道和約。與紹興和約相比,南宋儘管爭回一點權利,但仍舊是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第三,虞允文的去世,讓孝宗收復中原的夢想破滅

張浚、吳璘等名將先後去世後,孝宗能依靠的人,只有虞允文一人。

宋孝宗把恢復中原的希望寄託在宰相虞允文身上,他曾經對虞允文説:“靖康之恥,當與丞相共雪之。”可見他對虞允文之器重。為了實現收復中原的理想,虞允文於乾道九年(1173年)出任四川宣撫使,為出兵中原作準備。

虞允文回到四川后,立即着手戰備,他訂立七條民户養馬的規定,從民間蒐羅大量良馬,並挑選青壯年進行訓練。虞允文深知南宋軍力不濟,需待以時日,才有實力與金國抗衡。然而,宋孝宗卻急以求成,一直盼望着虞允文早日確定出兵的日期,終於等得不耐煩了,下了一道密旨催促他。

虞允文沒有附和皇帝,他強調軍需物質還未準備完畢,不可貿然出師。面對皇帝的催促,虞允文也心力交瘁,最終竟病逝於任上。

虞允文之死,對宋孝宗是一次重大打擊,進取中原的計劃就此泡湯。

當了二十七年的皇帝后,宋孝宗終於感到恢復中原的夢想無望實現,遂心灰意冷,索性依高宗舊例,把皇位傳給太子趙惇,自己當太上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