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捷為什麼被稱為竹山先生

來源:魅力女性吧 7.38K
蔣捷為什麼被稱為竹山先生

蔣捷回到家鄉宜興後,從此,就隱居竹山,過了一輩子的隱士生活,甘願一輩子當南宋的守靈人,以“一介布衣”孤獨終老,時稱“竹山先生”。

1296年,51歲的蔣捷遷徙武進的竹山生活。大約在1299年的一個下着夜雨的晚上,路過福善寺時,觸景生情聯想到自己一生孤苦漂泊,痛感無奈,便寫下有名的千古絕唱《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在這首詞裏,詞人蔣捷用自己三個時期不同的聽雨狀態,形象地勾陳了少年、壯年、晚年時的三種心境。

蔣捷的一生其實很簡單,29歲考中進士,但沒有任過一天的職,後來南宋就滅亡。之後他迴歸家鄉,在孤獨而又淒涼的隱居生活中度完自己窮苦的一生。

可以説,蔣捷的命運是悲傷的,也是深沉而又堅定的。這首《虞美人.聽雨》其實就是他用心血描繪自己的一幅人生畫像:

少年時,年少不識愁滋味,下雨也給人幸福的感覺,聽着下雨的聲音,彷彿有佳人相伴,湧現一種浪漫的情懷。

壯年時,責任和使命襲來,在東奔西走中感受到人生的艱難。於是,天高雲淡,悲歡離合,盡湧心頭。這時候的下雨就顯得厚重了,聽着下雨的聲音,儘管“江闊雲低”,卻又孤雁南飛,迎着風雨踽踽獨行的畫面徐徐拉開,顯示出萬般的愛恨情仇。

晚年時,命運已塵埃落定。如今在一個蕭索的晚上,自己躲在僧廬下聽點點滴滴的夜雨落下,必然是淒涼的場景。這時候的聽雨,“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已然隨遇而安,任雨打風吹,可無動於衷了。

蔣捷的這首《聽雨》,概括了少年、壯年和晚年三個時期的“聽雨”感受,身世之痛、家國之感呼之欲出,喟歎了逝水流光的人生痛苦,讀來痛徹心扉。

因為這首詞,我們深深記住了“櫻桃進士”“竹山先生”蔣捷的孤獨,他的愛國情懷,他的高潔氣節,無不讓人感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