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葬禮全過程

來源:魅力女性吧 1.62W
苗族葬禮全過程

1

洗身穿衣。老人去世後,其親屬用熱水為其洗身,然後給他〔她〕穿上壽衣。移至堂屋停放。便於人們弔唁。在靈牀前擺放一張桌子,用米升盛滿稻穀放在桌上。孝子手持燒好的三根香〔苗語稱為鴦,傳説是亡靈的糧食〕向死者磕頭三次,然後把香插在稻穀上。並燒幾張錢紙。此後,直出柩前香不斷替換,不能熄滅.煮一點米飯用白布包好,稱為克格那,即包午飯。沒有包午飯前,在主家是不能吃飯的。

2、

報喪。把死者移到堂屋後,放鞭炮和鐵炮,向世人宣告家有喪事。社區的人們聞訊後自發前來守靈和幫助料理喪事。即使與主家有矛盾也不計前嫌,不遺餘力地幫忙。

3、

擇日。請先生選擇一個利於主客的日子為安葬日。苗族人最忌用酉日。認為酉日太猛,不利於平安。日子選定後,分派若干人去向正親正戚們通知喪訊,並告知安葬時間。

4、

製備棺木:若死者年齡不是很大或者家庭經濟困難,一般都沒有預備有棺木。

致用力往上拉,而抬棺的人則用力往下拉。總管在一邊喊口號:“透勒!敢機透勒!”拉繩的人在注意安全的情況下,一拉一放,一放一拉,反反覆覆。一會有兒把抬棺的人及靈柩拉上坡去。這過程有點像拔河。不同的是拉繩的人必須團結,而抬棺則要有很強的體力和智力。

把靈柩送到墓穴旁,先把孝子的外衣放在地上,才把靈柩放下。孝子跪在地上,雙手合十齊,三鞠躬並説:“多謝三親六戚,老老少少不辭辛勞把我家老人送到山上!”。眾人齊呼“快起快發”,既接受主人的感謝又祝願好運早日降臨主家。眾人幫主家搬石頭便於砌墳,又在墓地旁跳蘆笙。

九:下葬。墳穴挖好後,眾人員把靈柩放進墓穴。孝子把死者的遺體放正,整理其衣物。用瓦片墊死者頭部。拿裝有芭芒草的竹筒盛一點泉水給死喝。

把死者生前常用的一些工具像徵性的交給死者。在這一過程,由一親屬手執傘遮死者面部,不讓陽光照射。眾人幫助把棺木蓋好。孝子用寶劍在棺蓋兩頭兩側各砍一,每砍一刀告訴死者所砍之處分別為日出日落大門小門的方向。砍棺完畢,孝子跪在棺蓋上,告訴死者:“你把我養大,今天我把你安葬。”然後,東西南北各挖鋤。孝子起身後眾人齊力把墳砌好。在這一過程,放鐵炮,吹蘆笙。

十:喊魂回家。安葬死者的第三天凌晨,家屬捉幾條魚,邀幾個幾個兄弟到墳邊喊墳。先,在墳邊燒火。並叫死者的靈魂來烤火。又燒魚給靈魂吃。事畢點燃一束香叫靈魂回家。途中不斷對靈魂説“***木在木,木在木”。到岔路口須跟靈魂説清楚。在路上遇人也不問。擔心靈魂害羞。持香者不準回頭。事先安排有人在家守候並關好門。喊魂隊伍回到家門口時,持香者就問在家的人:“×××來到家沒有?”屋內的人回“到了”。持香者又問:“他〔她〕什麼來?”屋內人回“他〔她〕德飛德善勞〔意為帶榮華富貴〕”。於是把大門打開,把香插在神龕上。表示靈魂到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