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稱銀子的秤叫什麼名字

來源:魅力女性吧 2.41W
古代稱銀子的秤叫什麼名字

戥(děng)子,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稱重計量工具。

清人錢大昕謂:“等子所以稱物者, 俗作‘戥’”。嶺南金融博物館藏戥子由兩部分組成:戥稱和外封裝。戥子的木質封裝,呈長葫蘆狀,尖端有活結,方便開啟以取用內部的戥稱。內部的戥稱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戥杆、戥盤、戥砣(或叫戥錘),其實就是一個小巧的桿秤。

博物館收藏的這件戥子,戥杆材質是動物骨,推測為駱駝骨或象牙,刻有標尺戥盤為銅質,薄厚不等,盤邊沿均勻地開了三個洞,用以繫繩戥砣(或叫戥錘)為銅質,初步推測為黃銅。看似簡單的設計,其實講究頗多。戥子稱量東西,首要準確精密,所以戥杆必須纖細、輕盈又平直、均勻,駱駝腿骨質地堅實而氣孔少,成為舊時制杆材料的首選之一。

古代稱銀子的秤叫戥子。

戥子,屬計量用具,清代流行,主要用於稱一些貴重的黃金、白銀、珠寶、中草藥等,以克為計量單位,小秤盤,鉈為黃銅或白銅。秤桿有骨質、象牙、虯角、烏木等,最好的是象牙杆,其價值也高。

戥子杆,是戥子的關鍵部件,其選材有質重性韌的象牙,有質堅如鐵的純黑色烏木,有精工鑄造的青銅,有潔白如玉的動物硬骨。戥子盤,是放置稱量物品的器皿,一般是由青銅鑄造而成,也有的是由紫銅板衝壓而成。戥子錘,又叫秤鉈,也是由青銅鑄造。戥子錘的形制品種繁多,有高度適中的圓柱體,有厚薄得體的橢圓形,有如同硬幣的圓形,有鑲嵌金銀飾品的組合形。有的為了擴大稱量範圍,一個戥子備有兩個大小不等的戥子錘。

稱銀兩使用的稱重工具叫戥子,戥子也叫戥秤,其實就是小型精密的桿秤,專門用於稱金、銀、貴重藥品等高價值的物品。古代很多商家都會備着戥子,在需要時使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