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六藝是什麼

來源:魅力女性吧 1.97W
詩經六藝是什麼

   《詩經》六藝指的是“風,雅,頌,賦,比,興”。

   其中“賦,比,興”是表現手法。“賦”指的是鋪排,鋪陳的寫法。“比”是“比喻”,“比較”的意思,“興”則是在“比”的基礎上將話題漸漸引入主題,使詩的開頭温和而含蓄,不顯突兀。 “比”和“興”往往是分不開的,所以又合稱為“比興”。

   其中“風、雅、頌”是三種詩歌形式。“風”指西周末年到春秋各諸侯國的民歌“雅”指貴族中流行的音樂“頌”是祭祀時用的音樂。

《詩經》六藝指的是“風、雅、頌、賦、比、興”。

風、雅、頌,指的是《詩經》按音樂劃分的三個類別。

風,是指國風,就是西周時期各國的民間歌謠。

雅,是周王京畿的樂歌,周王京畿被周人稱為夏,古代雅、夏通用,故有此稱。“雅”分大雅、小雅,意與後世的大麴、小曲相近。

頌,是形容、讚頌的意思,是當時統治者進行祭祀時的樂歌。賦、比、興是一種文藝創作方法,最早用於《詩經》。《詩經》關注現實,抒發現實生活所觸發的真情實感,具有強烈深厚的藝術魅力,無論是在形式體裁、語言技巧,還是在藝術形象和表現手法上,都顯示出我國最早的詩歌作品在藝術上的巨大成就。

賦、比、興的運用,既是《詩經》藝術特徵的重要標誌,也開啟了我國古代詩歌創作的基本手法。賦就是鋪陳直敍,即詩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關的事物平鋪直敍地表達出來。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詩人藉以表達情感,借一個事物來做比喻。興則是觸物興詞,客觀事物觸發了詩人的情感,引起詩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詩歌的發端。 

賦、比、興對於詩歌中的景物描寫、形象塑造、心理描寫、意境形成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後來發展成為詩歌常用的創作手法。

《衞風•碩人》中描繪莊姜之美:“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分別以柔嫩的白茅芽、凍結的油脂、白色長身的天牛幼蟲、白而整齊的瓤子、寬額的螓蟲、蠶蛾的觸鬚來比喻美人的手指、肌膚、脖頸、牙齒、額頭、眉毛,形象細緻。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兩句動態描寫,又把這幅美人圖變得生動鮮活。

《詩經》是賦、比、興手法運用得最為圓熟的作品,已達到了情景交融、物我相諧的藝術境界,對後世詩歌意境的創造功不可沒,如《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悽悽,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賦、比、興是一種文藝創作方法,最早用 於《詩經》。《詩經》關注現實,抒發現實生活 所觸發的真情實感,具有強烈深厚的藝術魅 力,無論是在形式體裁、語言技巧,還是在藝術形象和表現手法上,都顯示出我國最早的 詩歌作品在藝術上的巨大成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