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樂舞的主要成就

來源:魅力女性吧 1.74W
漢代樂舞的主要成就

促進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興盛。該時期亦是文化、藝術、歌舞的大繁榮時代,民間俗樂舞取得了合法地位,中央設立樂府,專門管理俗樂。使得舞蹈在這種條件下無論是樂舞活動,還是樂舞藝人表演技藝等各方面都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態勢。

答:漢代樂舞的主要成就如下:

一.“百戲技藝”打造綜合形式

漢代民間俗樂舞豐富多彩,由於漢代表演藝術的綜合性特徵,使舞蹈大多融於“百戲”中表演。“百戲”是指音樂、舞蹈、雜技、武術、幻術、滑稽表演等在內的綜合性演出形式,在漢代亦稱“角抵戲”,按其特徵,可分為四類:舞者執巾或舞袖為內容的“巾袖舞”,形式多樣,以延長人的肢體、擴展身體表現力,使情感表達更加豐沛舞者執樂器、武器、物品而舞的“道具舞”,如《劍舞》《棍舞》《建鼓舞》等以歌舞形式表現簡單故事的“情節舞”,如《東海黃公》便開創了中國古典戲劇先河以戴假面、著假型而舞的“舞像”,如《總會仙唱》《魚龍曼延》等。

二.“四夷樂舞”促使藝術創新

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對外開放的高潮是在漢武帝時代,對東西南北邊陲和少數民族地區的開發,即促進了國家統一的發展,同時又使邊疆與內地的樂舞呈現出良好的交流趨勢。朝中設立了“四夷樂舞”,這不僅豐富了漢代舞蹈的內容,同時又推動了文化交流和中原藝人的創新。例如《巴渝舞》,是古代川東少數民族地區賨人的舞蹈,猛鋭粗曠。此外還有西南少數民族舞蹈,如《盤舞》《羽舞》《蘆笙舞》等。

三.“女樂技藝”提高藝術水平

漢代女樂舞蹈是在統治階級對女樂的享樂追求中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如《盤鼓舞》就頗具代表性,其中舞者踏盤踏鼓而舞,東漢文學家傅毅在《舞賦》中描寫:該舞不僅體現出《盤鼓舞》與雜技結合的高超技巧,並且舞者情感表現方面更為充分。特別還是舞蹈構圖中獨舞和羣舞的交替出現,更是將舞蹈意象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此番創新成為漢代女樂歌舞的精品,也更代表着漢代舞蹈的最高水平。

三.“歌舞自娛”推動情感交流

歌舞自娛是漢代宮廷豪門普遍的日常喜好,也正是由此,貴族們的舞蹈和趣味才大為發展,從而傳出了漢代的“自娛舞蹈”。自娛舞蹈有“即興舞”與“禮節舞”之分,“即興舞”是無需事先準備,臨場即興而發,形式簡易,但可充分表達情感的舞蹈形式。漢代人還有一種遊戲性質的“禮節舞”,簡稱“以舞相屬”。形式為:一人自屬——相屬他人——他人繼舞為報——相屬另一人。在這樣的循環過程中體現着人際交往和情感價值,用“以舞相屬”來審視自己在現實人際關係中的位置。這種形式在漢代貴族階層,是一種與語言具有同等意義的情感交流的手段。

五.“皇室舞人”促進宮廷舞蹈發展

漢代較為普遍的歌舞活動,造就了大批專業的和業餘的舞人,如漢高祖寵姬戚夫人“善為翹袖折腰之舞,唱出塞入塞望歸之曲”。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善用鶯飛鸞翔的輕盈之技,《趙飛燕別傳》雲:“趙後腰骨如纖細,善禹步行。若人手執花枝,顫顫然,他人莫可學也”。除此之外,還有漢武帝寵姬李夫人,漢宣帝母親王翁須等,均為著名樂舞人才,並都為漢代舞蹈藝術的發展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綜上所述,漢代的舞蹈藝術順應時代發展,因藝術自身規律的要求,廣集戰國七雄與各地民族民間樂舞,以及姊妹藝術的養分來進行自我充實。無論是在舞蹈的思想性方面還是形式美的呈現,無一不體現着漢代舞蹈“古拙與新巧、厚重與輕柔”相對立統一的審美形式。便以古拙厚重的基調,投射出凝重的韻律,體現出“泱泱漢風”的藝術特徵,形成了漢代舞蹈獨有的藝術成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