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尾狐雕像寓意

來源:魅力女性吧 1.37W
九尾狐雕像寓意

九尾狐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説中的神異動物,常用來象徵祥瑞。

寓意

正面

先秦時代,狐被視為瑞獸。《山海經·海外東經》載:“青丘國,其狐四足九尾。”郭璞注:“世平則出為瑞也。”祥瑞的內涵有二。

一是為王稱帝,國家昌盛之兆。《吳越春秋》載:大禹年三十而未娶,因在塗山看到九尾白狐,以為為王之吉兆,乃娶塗山女。故有塗山之歌唱道:“綏綏白狐,九尾龐龐,成於家室,我都彼昌。” 《文選·四子講德論》載:“昔文王應九尾狐而東夷歸周。”

二是婚姻愛情之兆。大禹遇塗山氏之女事例中的九尾白狐,顯然同時具有婚姻吉兆的意義。《詩經·有狐》更是以孤獨、抑鬱、流浪之狐,作為婚姻與愛情失其時之人類,加以吟詠歌唱。故漢代班固《白虎通義》以狐為兆示“子孫繁息”之德獸。從而為後世以狐之性能比喻人類性愛魅力,埋下伏筆。

負面

同據《山海經》記載:“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南山經》),《呂祖全傳》更有“九尾狐食人,何其暴也,而難逃渭水熊羆之殲”。

“鳧麗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日蟄侄,其音如嬰兒,能食人。”(《東山經》)郭璞注:即九尾狐。大量的食人記載彰顯了九尾狐作為祥瑞同時另一面的兇惡。

此外,在經歷千年流變後的九尾狐不僅食人的形象越發突出,更多了魅惑的狐妓形象,不僅如此在元代時更成了奸詐的代名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