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的性格是怎麼樣的

來源:魅力女性吧 1.2W
李斯的性格是怎麼樣的

仔細分析李斯的人生得失,與他的雙重人格有密切的關係。因為雙重,他處處小心謹慎,思維縝密,頭腦敏捷,能隨機應變,會左右逢源,擅長中庸之道也因為雙重性格,所以有時又見風使舵,自私自利,未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行事偏激,或有時優柔寡斷,猶疑不決,瞻前顧後,缺少主見。

故人生多半時間都順風順水,一帆風順,能哄得皇帝團團轉可是,晚年有聽信小人趙高一面之詞,經不起蠱惑,而作出人生中最錯誤的一次決定,以致將自己的及家人的一生幸福徹底玩完,實在又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一着不慎全盤輸”,給後人留下的教訓是十分深刻和慘痛的。

如果説商鞅改變了秦國,那麼李斯改變的是秦朝。

從另一個角度看來,可以説是李斯使秦始皇一統華夏的決心更加堅定,為秦滅六國出謀劃策,一掃六合,實為始皇帝最堅定的支持者。統一中國後,他又主導制定了秦朝基本國策。後被趙高玩弄於股掌之間,一失足蹈入萬劫不復,着實可惜。

由於韓國的疲秦計敗露,秦始皇大怒之下,驅逐所有在秦國的外國人,李斯奮筆疾書,一篇《諫逐客書》如當頭棒喝,喚醒了神智失常的秦始皇,也把秦國從懸崖邊拉了回來,最終一統華夏。

李斯的老師是荀子,但他其實是法家,主張以法家思想治國。

秦朝建國初期,始皇帝召開了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討論國體問題。政協委員淳于越提議實行封建制,李斯當場反駁了淳于越,並提出實行郡縣制,開啟了華夏之後兩千餘年的中央集權制。

為了統一思想,穩定社會,李斯又提出焚書令,禁止以古非今,禁止出版古代政治讀物,禁止遊學,從根本上杜絕社會不穩定因素的滋生。

編制小篆,統一文字,從此華夏大地雖然方言眾多,但文字永遠只有一種。

自此李斯完全可以名垂千古,可在秦始皇暴斃這一中國歷史上的千古奇變後,李斯忽然瘋了,他得了失心瘋。

在趙高的巧言令色下,他的心智被豬油矇住,竟然答應了趙高立胡亥為帝的提議,最後終於落得身敗名裂。

李斯的失心瘋是由於他的性格使然,李斯其人,有才華,有想法,就是太貪戀榮華富貴。年輕時他只是一個小科員,有一天他看到廁所的老鼠,成天吃些殘渣剩飯,還要擔驚受怕,可糧倉中的老鼠,每天不必為吃飯而苦惱,更不必提心吊膽,由此悟出一個道理,人的貧賤富貴和他所處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所以毅然決定辭職,去當時著名博士生導師荀子名下重新學習深造,立志要站在更高的人生起點。

他做到了,也成功了。

趙高的提議他本不贊同,可是趙高的話讓他動心了,“君侯自料能孰與蒙恬”,如果這句話還不能改變他的心志,那麼後面的一句話將是徹底擊潰他的心理底限“今釋此而不從,禍及子孫,足以為寒心。善者因禍為福,君何處焉”。

趙高是在問,李斯你可以不為自己考慮,可你的後代呢

最能體現李斯性格的一段話是“處卑賤之位而計不為者,此禽鹿視肉,人面而能強行者耳。故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困。久處卑賤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惡利,自託於無為,此非士之情也。”他認為,人生如果沒有夢想,那和鹹魚有什麼區別追求富貴榮華,這才是士子應該去做的。

之後李斯所作所為都是為了一己之利,而不是為了實現胸中的抱負,所以為了保住手中的權利,可以不擇手段,把老同學韓非陷害致死,騙殺扶蘇,冤殺蒙恬,他不允許有危及他地位的人出現在朝堂之上。

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秦始皇死了,李斯該做的也已做完了,但他不甘心這就樣退出權力中心。李斯之所以為秦始皇的丞相,是由於他的理念和秦始皇相近,但和下一代君主不一定會有之前的默契,甚至由於舊主的原因,舊臣和新君之間會產生一些隔閡,這也是“未嘗見秦免罷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的原因。

“君侯自料能孰與蒙恬功高孰與蒙恬謀遠不失孰與蒙恬無怨於天下孰與蒙恬長子舊而信之孰與蒙恬”,趙高趙高是一個談判高手,他的連續五問句句直擊李斯的心理弱點,論家世,蒙氏“積功信於秦三世”,論人事,蒙恬和扶蘇關係親近,自己卻和扶蘇沒什麼交往,李斯明白,無論從那一方面來看,他都比不上蒙恬,扶蘇即位必然會用蒙恬為丞相。

扶蘇在史書上的記載不多,根據史書記載,他很可能是偏向於儒家思想。即使他不會用儒家治國,很大可能也會用黃老無為治國,或者儒法並用,二人的治國理念不同,所以扶蘇不會重用李斯。

從倉鼠變成變回到家鼠,這是李斯接受不了的,即使他可以接受,但是他的後代也可能會變成家鼠,他一輩子的苦心經營終將化為泡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