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字的演變

來源:魅力女性吧 2.81W
緩字的演變

緩這個字的字形演變過程如下圖:

造字法為形聲:從糹、爰聲。基本漢字。緩是一個漢字,讀音是huǎn。作形容詞時表示慢,與“急”相對,例緩步,緩行。作動詞時表示延期,延遲。《孟子·滕文公上》有記載:民事不可緩也。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左「糸」右「爰」。篆文從素、爰聲。從「素」,指白色的絲「爰」表示音讀。《説文》或體及楷體之形從戰國文字來。在六書中都屬於形聲。

緩字的演變

字源演變

“緩”,初見於楚系簡帛時代,表示如絲帛般柔順,本意為寬鬆,後來逐漸見於秦系簡牘時代,説文時代,最終逐漸演變成楷書體和簡化版的“緩”。其字源演變圖如下:

緩的字源演變

緩的字源演變

詳細釋義

拼音

huǎn

形容詞

寬鬆寬大

relaxedbe not tense

緩帶

慢不急迫。與“急”相對

slow

緩緩

緩,舒也。——《廣韻》

柔軟 

soft 

緩土

不陡

gentle

緩坡

軟弱柔弱

weak

緩箭,緩聲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説文解字未收錄“緩”字頭,請參考“緩”)

繛也。從素,爰省。胡玩切文六重二。

説文解字注

繛也。糸部曰:紓,緩也。然則緩,紓也。胡管切。十四部。大徐管作玩,非。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緩”字頭,請參考“緩”字。)

《廣韻》《正韻》胡管切《集韻》戸管切《韻會》合管切,音浣。《説文》,或省作緩。綽也。《玉篇》遲緩也。

《廣韻》舒也。《釋名》緩,浣也,斷也。持之不急則動搖,欲斷則放縱也。《禮·樂記》其樂心感者,其聲嘽以緩。《疏》歡樂在心,故聲必隨而寬緩。《孟子》民事不可緩也。

《疏》惟民事當急,而不可緩也。《前漢·朱博傳》齊部舒緩養名。《注》師古曰:其性遲緩,多自高大以養名聲。

又《集韻》火遠切,音咺。苦緩切,音款。義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