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8王陽明主要哲學思想

來源:魅力女性吧 2.57W
1518王陽明主要哲學思想

王陽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陽明子是他的別號,浙江餘姚人。説起王陽明就不能不提及他的前輩——象山先生陸九淵,王陽明繼其學説思想説發展起來的心説與陸九淵一道所構成的陸王心學,成為唯一堪與以大儒朱熹所代表的所謂儒家正宗的程朱理學分庭抗禮的儒家思想流派,對中國當時以及後世之讀書人之思想產生了巨大沖擊和影響,也在中國文化思想史及哲學史上書下濃墨一筆。

在哲學方面,王陽明主張“心外無物”、“心外無理”説,否認心外有理。認為事物的道理或規律離不開心或意識他還認為,離開人天賦的良知,就無所謂萬物,人的良知是自然界萬物存在的依據,所謂物也就是人的意識的表現,精神、意識等是第一性的,萬物則是意識派生的。

在認識論上,王陽明宣揚“致良知”與“知行合一”説,認為人的認識就是對本心良知的自我認識,人都有良知,良知也就是天理,一切事物及其規律都包含在良知之中。達到本心的良知,也就達到了對一切真理的認識。

王陽明還宣揚“知行合一”説,但這種知行合一不是認識與實踐的統一,而是把知與行合而為一,以知為行,認為知是行的先導,行是知的體現,知是行的開端,行又是知的完成,知中含行,行中含知。總之,王陽明的心學哲學思想糾正了程朱理學的煩瑣流弊,注意了道德意識的自覺性,形成了具有鮮明特點的陽明學派,流行達150 年之久,其思想中包含的個性解放的因素,則為近代康有為、梁啟超、熊十力等人的推崇。王陽明的思想在明代中葉傳到日本,在明治維新的日本思想界頗有影響。王陽明的哲學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著作裏,如《傳習錄》、《大學問》等。其中《傳習錄》最為典型。

王陽明學説的精髓在於“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王陽明要求人們“知行合一”,通過提高自己內心的修養和知識水平,去除自己的私慾與雜念,從而達到社會的和諧運行,即所謂的“致良知”教化人們,應將道德倫理融入到人們的日常行為中去,以良知代替私慾,就可以破除“心中賊”。王陽明主張“致良知”,認為只有療救人心,才能拯救社會,只有每一個人去掉內心世界的“惡欲”和“私慾”,才能解決現實社會問題。王陽明的哲學思想就是他所主張的“心外無物”、“心外無理”説,認為事物的道理或規律離不開心或意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