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王之治是哪三王

來源:魅力女性吧 2.36W
三王之治是哪三王

1、指夏﹑商﹑週三代之君。

(1)夏禹﹑商湯﹑周武王。《穀樑傳.隱公八年》:"盟詛不及三王。"範寧注:"三王,謂夏﹑殷﹑周也。夏後有鈞台之享,商湯有景亳之命,周武有盟津之會。"

(2)夏禹﹑商湯﹑周文王。《孟子.告子下》:"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趙岐注:"三王,夏禹﹑商湯﹑周文王是也。"

(3)商湯﹑周文王﹑周武王。《屍子》卷下:"湯復於湯丘,文王幽於羑里,武王羈於王門越王棲於會稽,秦穆公敗於崤塞,齊桓公遇賊,晉文公出走,故三王資於辱,而五霸得於困也。"

2.指周之太王﹑王季﹑文王。

3.王姓三名人之合稱。

(1)漢之王奉光﹑王商﹑王鳳。《漢書.王商史丹等傳贊》:"自宣﹑元﹑成﹑哀外戚興者,許﹑史﹑三王﹑丁﹑傅之家,皆重侯累將。"顏師古注:"三王,謂邛成侯及商﹑鳳三家也。"邛成侯,王奉光的封爵。

(2)漢之王尊﹑王章﹑王駿。《漢書.王吉傳》:"先是京兆有趙廣漢﹑張敞﹑王尊﹑王章,至駿皆有能名,故京師稱曰:'前有趙﹑張,後有三王。'"晉潘岳《西征賦》:"趙張三王之尹京,定國釋之之聽理。"

(3)唐之王珣﹑王璵﹑王瑨。《新唐書.王珣傳》:"﹝王方翼﹞子珣,字伯玉,與兄璵﹑弟瑨以文學稱,時號'三王'。"

(4)唐之王勃﹑王緒﹑王仲舒。

4、唐韓愈《新修滕王閣記》:"及得三王所為序﹑賦﹑記等,壯其文辭,益欲往一觀而讀之。"清錢謙益《寄侯豫章督學江西》詩:"勵俗蒸嘗先兩廟,採風詞翰繼三王。"清趙翼《陔餘叢考.四三王》:"唐滕王閣有三王﹑則王勃作序,王緒作賦,王仲舒作修閣記也。"

堯、舜、禹三王治理國家,必定以合乎人情為標準,不以標新立異為高明,不能違背情理來博取自己的名譽。

信義行於君子,而刑戮施於小人。刑入於死者,乃罪大惡極,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寧以義死,不苟幸生,而視死如歸,此又君子之尤難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錄大辟囚三百餘人,縱使還家,約其自歸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難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歸無後者。是君子之所難,而小人之所易也。此豈近於人情哉?

或曰:罪大惡極,誠小人矣及施恩德以臨之,可使變而為君子。蓋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縱之去也,不意其必來以冀免,所以縱之乎?又安知夫被縱而去也,不意其自歸而必獲免,所以復來乎?夫意其必來而縱之,是上賊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復來,是下賊上之心也。吾見上下交相賊以成此名也,烏有所謂施恩德與夫知信義者哉?不然,太宗施德於天下,於茲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為極惡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視死如歸,而存信義。此又不通之論也!

然則何為而可?曰:縱而來歸,殺之無赦。而又縱之,而又來,則可知為恩德之致爾。然此必無之事也。若夫縱而來歸而赦之,可偶一為之爾。若屢為之,則殺人者皆不死。是可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為常者,其聖人之法乎?是以堯、舜、三王之治,必本於人情,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幹譽。

“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紀,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存亡國,繼絕世,補敝起廢,王道之大者也。”

孔子推崇三王之道,但它究竟是什麼呢《論語·堯曰第二十》載:“堯曰:‘諮!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

堯舜是“二帝”,夏商周的開國君主夏禹、商湯、周文武則是“三王”,其統治亦稱為“三世之治”(夏商周)。《堯曰》置《論語》之末,説明先王德被後世之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