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門的歷史

來源:魅力女性吧 7.2K
徐門的歷史

清朝的“徐門三進士”分別是:徐廷芳、徐延泰、徐旭曾。

1、徐廷芳是徐門“一門三進士”之開山祖,其乾隆七年(1742年)中第72名 進士。其孫徐廷泰,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中第196名進士。曾孫徐旭曾,嘉慶四年(1799年)中第67名進士。

徐廷芳生於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終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在端溪刊有《勸學條約》,在凌江刊有《學規十則》,著有《逢源齋集》及詩詞數百首,流傳於世。

徐廷芳自小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祖父徐琮是邑庠生,是七品文官階儒林郎,父親徐俊甲,字英士,郡庠生,受授文林郎。徐廷芳從小隨父輩學習經史,其勤奮好學聰明過人,少年時初露鋒芒,在鄉試中名列榜首。又遇和平縣令韓師愈,韓知縣對其鍾愛有加,常喚於身邊差使。而徐亦盡心盡力協助縣丞致力於平民教育,為當地培英育才,使和邑文風大振。

徐廷芳9次參加鄉試,6赴省城春闈,考取貢生後,先後任新寧、肇慶、南雄等地書院教諭,兼各書院山長。

徐廷芳在任上繼續勤奮攻讀,做到執教讀書兩不誤,日間課以學子,夜則秉燭刺股。乾隆感其堅韌不拔之志,恩准於花甲之年再躍龍門,於乾隆壬戌歲考為第72名進士。主考官金牲力薦徐廷芳赴陝西省歧山縣任縣令,徐廷芳時年63歲。徐廷芳以花甲之年中舉,在當地至今仍有“老秀才一朝交泰”的傳説。

徐廷芳赴陝西歧山縣任知縣前,父親徐俊甲告誡他:“做官不貪錢,可升青天,為民做好事,可益壽延年。”

徐廷芳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他在岐山知縣任上待了20年,政績斐然,朝廷數次下旨調任提升徐廷芳,都被他婉言辭謝。

92歲時,徐廷芳告老返鄉。離任臨別時,當地萬人空巷,百姓十里長街揮飄帶。岐山縣民為銘感其德,以扶風先生之儀,取西晉都尉受封此地為扶風國之意,特上奏朝廷改岐山縣為扶風縣,以紀念徐廷芳,皇帝感念徐廷芳治縣之恆心,恩准改岐山為扶風,沿用至今。

2、徐廷芳第二個孫子徐延泰,字瑞生,童年多病,右足跛,聰穎好學,系清朝乾隆丙戌年殿試張書勛榜196名進士,曾掌教家塾及龍溪書院,卒於京都。翁方綱以“達政能文”譽之。

3、徐廷芳第三個曾孫徐旭曾(1751年~1819年)是清朝嘉慶己未年(1799年)姚文田榜第67名進士,官至户部四川司、福建司主事,後加一級,封奉政大夫曾四任順天鄉試、京都會試外簾官。告老返粵後,徐旭曾曾先後掌教廣州粵秀書院、惠州豐湖書院。

1808年5月,徐旭曾口述,博羅韓生記之,稱之為《豐湖雜記》,這是最早關於客家問題的著述,後人稱這為“客家人宣言”。該文提出一個重要論斷:“今日之客人,其先乃宋之中原衣冠舊族,忠義之後也。”

徐旭曾著述“客家宣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