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為什麼不滅吳越

來源:魅力女性吧 3.28W
南唐為什麼不滅吳越

南唐不滅吳越國,主要是吳越的綜合實力遠超其它政權,況且吳越政局穩定,國主不昏庸也不殘暴,加上還有中原朝廷(後周、北宋)作為靠山。

1、“上下同欲者勝”。

首先,我們要知道,馬楚政權和閩政權被滅亡的原因。馬楚政權從楚王馬殷去世後,就開始走下坡路,馬氏兄弟的奢侈生活讓馬楚經濟迅速下滑。馬希萼和馬希廣兩兄弟的互相討伐,打破了穩定已久的政局,讓搖搖欲墜的馬楚政權走向覆滅,最後上位的馬希崇已是驚弓之鳥。

馬楚政權在外無援軍,內無良將的情況下,被南唐輕而易舉的攻破。同樣,閩政權也是出現兄弟相互攻伐的局面,讓南唐撿了個“漏”。

實際上,南唐滅掉馬楚和閩國,並非是南唐的軍事實力有多強,而是南唐的運氣比較好,接連做了兩回“漁翁”,坐收了兩國領土。

正如《孫子兵法》所言:“上下同欲者勝”。馬楚、閩國兩地實際上已是內亂叢生,上下離心離德,自然在南唐進軍後,就很輕易的滅掉了他們。相反,吳越國並未出現嚴重的“內亂”現象,君主和百姓仍然是和睦相處。因此,南唐無機可乘,自然也不敢對吳越輕舉妄動了。

即使吳越出現了權臣干政的事件,被扶持上台的錢弘俶並未讓事情往不利的一面繼續發展。另外,錢弘俶上位後,仍然保持錢鏐“民貴君輕”的思想。所以,吳越境內還處於一派和睦團結的狀態,南唐也無從下手。

2、“事大政策”。

閩太祖王審知曾説:我寧做開門節度使,也不做閉門天子

這話在五代十國看來,是一個很明智的選擇。可惜,王審知的子嗣不能好好執行這個方案,不然閩國也不至於短短几十年就淪為南唐的國土。

要説“事大政策”執行最好的就是吳越王錢鏐,不僅自己做到,他的子孫也認真地落實到位。“事大政策”在吳越國是一項長期執行的國策,主要的原因還是與當時割據長江兩岸的南吳政權有關。

當初楊行密建立南吳政權,與中原王朝交惡,阻斷南方政權通往中原的道路。同時,經常打壓鄰國,欲圖想統一南方諸地,建立一統的王朝。

錢鏐所轄的兩浙之地,對於南吳來説就是一塊隨時都能吞併掉的“肥肉”。錢鏐為了能保證吳越國的安全,便主動向當時的後梁王朝稱臣。

後梁皇帝朱温和楊行密本是水火不相容的對手。這下有錢鏐的幫助,朱温別提有多高興。至少,吳越的存在還能對南吳稍加牽制,讓南吳不敢隨意在樑吳邊境大規模的出兵。

後來,隨着中原王朝的更替,吳越國也一直保持與中原朝廷的友好往來。在後周、北宋時期,吳越屢次出兵相助,成為中原王朝的一位好“幫手”。

因此,南唐想要打吳越,還得看看“佛面”:吳越背後的靠山,不是你惹得起的。

3、“睦鄰友好”的外交。

南唐創立者徐知誥(即南唐烈祖李升),在建國初期,為了避免內亂和外患,就採取了與南吳相反的政策,主動與周邊政權緩和關係,這其中便有與吳越的交好

南唐不滅吳越。南唐是五代十國時期南方最強大國家,後周建立後,多次御駕親征大敗南唐,使得南唐開始不斷衰落。

首先是吳越一直喝北方的國家交好,使得南唐如果滅吳越,會導致自己腹背受敵。

其次是南唐在征討南方國家時耗盡了自己的國力,無法滅掉吳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