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窟由來

來源:魅力女性吧 2.88W
船窟由來

船窟村位於市區東南,沿介休至出流山公路前行,過船窟橋不遠,公路右邊有船窟村牌,且到村水泥路與介出公路也連接。該村東鄰木壁村,南為苗溝村,西臨甘草嶺村,北是南坡村。

該村地處土石山區,地勢較高,據傳,古時介休為晉陽湖址,該村位於湖岸,周圍山丘呈一窟形,可避風襲,往來船隻停泊於此,系舟歇腳。又因村居山凹,形似山窟,故稱:船窟。村名由此而來

當地鄉民稱,先有船窟村,後有介休城。這與人們口口相傳的,打開靈石口,空出晉陽湖。同一道理,因只有空出湖水,成一平川,才可有村,有城。船窟村山崖頂端,拴船鐵樁,因年代久遠,樁體逐層氧化鏽蝕剝落,今己無存,唯此民謠及千古傳説為後人耳熟能詳

遙想當年大禹治理水患,三過家門而不入,行至大湖南端,今靈石城西南約20裏處,發現三灣口北,山巒間一道巨形石壁擋住湖水南下,禹王率眾鑿石開山13載,終打開石壁,湖水注入汾河,空出晉陽盆地,留下:打開靈石口,空出晉陽湖。千古佳話。靈石縣:夏門、王禹、三灣口。村名便由此得名。介休船窟的村名來歷,也印證了這一經久相誦的傳説

船窟村有一鄉民俗稱寨子的地方,前些年是船窟大隊的一小隊,現鄉民全搬在下頭居住。此寨子不僅是船窟村最早居民點,也可稱得上介休最古老村莊之一。漫步在寨子裏,親臨目睹那些整條整條沙石壘砌的牆體,石磙,石碾……當年螺號的迴盪,船工逗留於此的情景猛然間浮想在腦際。

船窟村,以胡姓,馬姓,陸姓為大姓。有胡馬二姓陸半家之説。民謠所言的陸半家,係指南坡村一陸姓男子入贅船窟村一寡婦的史實,後來陸姓家族發展成該村大户人家。

船窟村古民居及寺廟建築,倖存很少,只有大門匾為三皇廟的寺院中,東西配殿及戲台還在,戲台牆體上的龍虎壁畫和屋檐枋雀替,這些木雕還透析着些古韻。三皇廟右上方的閻王廟,據説規模較大,但也是瓦礫一片,唯有古柏及地上躺着兩塊石碑尤存

船窟村雖在冊人口將近400人,但由於沒有了學校,多户家庭基於子女上學,陸續遷離了這塊土地,村內實際居住人口逐年減少,尤其部分年青家庭舉家搬遷,現村中留守者僅有80人左右。

船窟村也許將來會擇地建村或消失,但該村該地承載的,晉陽湖畔釘樁系舟的歷史,並不會暗淡,以及船窟村人文歷史,抗戰時開闢的船窟、木壁、後崖頭根據地,作為介休文化中不可缺失的部分,還將伴隨着,打開靈石口,空出晉陽湖。千古傳説而世世傳誦,代代銘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