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遊傅氏祖籍是哪裏

來源:魅力女性吧 1.09W
仙遊傅氏祖籍是哪裏

羅峯傅氏祠堂,座落於福建省賴店鎮羅峯、龍興兩個行政村的交界地段,凡仙遊境內近兩萬傅氏族羣,均屬此祠分衍開族於全縣各地。從南宋中期起至元、明、清各個時期又陸續向全省全國各地分流徙居,據不完全統計,至今總人口近十萬人。據史料載,僅宋一代,即從北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至南宋度宗鹹淳十年(1274年)的207年間,仙遊傅氏先賢高中進士及第之人數實為56名。其中最高官者為傅楫(宋少師太傅,龍圖閣待制,監察御史,宋徽宗的國師)、傅淇(龍圖閣學士,監察御史、宗正少卿)。最榮耀者為“三世七進士”——傅察之子傅自強、傅自得、傅自修、傅伯壽、傅伯成、傅伯詳。傅察之子傅自強、傅自得、傅自修三兄弟為同榜進士傅自得之子傅伯壽、傅伯成、傅伯詳三兄弟又為同榜進士。傅察奉旨出使金國,時金背棄盟約,又欲興師伐宋,他頑強抗爭不屈被殺。死後被追封為兵部尚書兼徽猷閣待制,諡忠肅。宋寧宗朝,傅自修官進吏部尚書,傅伯壽官進禮部尚書,叔侄同朝兩尚書,一時間譽溢朝野,名震中華。

祠堂分後、中前三座廳(殿)式。後座即主殿為祖殿,殿中按代次縣掛傅説(音“悦”,中華全國傅氏始祖,商高宗武丁輔弼,拜以為相,後人尊崇為“傅聖”。)傅實(傅氏開閩始祖,唐威武軍節度招討使銀青光祿大夫)、傅仁裔(仙遊傅氏元祖,唐金吾左衞大將軍)、傅楫(仙遊傅氏七世祖,宋少師太傅,龍圖閣待制,監察御史、國師)等七尊祖宗畫像。祖像殿前有金鑾殿樣式的“九龍門”。中殿與後殿連接處之左右為廡廊,中間是一口大天井,天井正中即後座中前處有“銅墀”一座,祭祖時供主祭人拜祖之用。前中殿正大廳雙邊各有一間大朝房。中座之前為下座,雙邊亦各有廂房一間,中有三大出入大門。

祠堂為單檐懸山頂,土木結構,井盒式樑架。全祠共有石柱38對。進深60.1米,面寬23.6米,高6.4米,總面積1418.4平方米。結構宏偉,祠貌壯觀。

據宗史記載,本祠是南宋初年仙遊傅氏九世祖傅淇所建。據傳傅淇是孝子,因聽母親叨唸“兒子在朝居高官,老母卻不見金鑾殿”,於是就仿照金鑾殿樣式建起此祠供母親觀賞。

祠堂自創建近千年來,歷代均有修葺,至清初康熙年間,經傅氏二十五世祖傅汝為拆遷重建,現存樣式為清初建築風貌。目前已列入仙遊十大名祠、福建百家名祠之一的行列。1995年,傅汝為之九世裔孫,澳大利亞愛國華僑傅子建宗親在回國探親期間,眼觀祠堂損殘嚴重,為繼承其祖傅汝為遺志,主動捐資重修祠堂,初步把祠堂修復一新。之後,又經我族熱心企業家傅榮建、傅炳華、傅國清等宗親再度重修,故祠面貌又煥然閃光,壯觀可仰,這一偉大功業將永載我族之宗史族志,永遠銘刻於全族宗親的心坎之中,金輝四射,永放光芒!(文/傅仰虞)

據墓誌銘記載,傅氏生於1514年,死於1605年,埋葬於沙溪東石橋。她經歷明代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終年91歲,在當時應該是很長壽的人。同時,傅氏的祖先傅瓛(音同“環”),曾官拜明朝洪武年間鬆滋九郡的“左丞相”。據維基百科資料顯示,傅瓛明初任參知政事,協助定刑律、制禮儀,又兼詹事同知,輔教太子。傅氏是傅瓛的嫡親玄孫女。

傅瓛,在史書上有記載,他是鬆滋人,元末明初官員,曾參加紅巾軍,在陳友諒軍中任事,後歸附朱元璋。明代初期擔任參知政事並輔教太子,後被朱元璋免職。

張家為官宦之家。墓誌銘清楚地記載了張家人的情況。傅氏的丈夫叫張宥,進士出身,他們有兩個兒子,長子張吉言,系“大寧教諭”,次子張昌言,系“孝感司訓”,也是孝感管教育的官員。孫子是癢生。

仙遊傅氏由泉州分派而來,始祖尚書僕射公。

仙遊四世祖是“傅瓛”《羅峯傅氏族譜》。仙遊傅氏所奉的一世祖,是唐末入閩開基泉州的傅實。

傅隆慶(1567—1572年)傅僕射二十世孫,奉政大夫、吏部稽勛司。

仙遊縣賴店鎮傅少師公祠,坐落於仙遊縣城北門內金石山。系羅峯傅氏先祖傅謙受於宋建炎四年(1130年)敕建。 後來,傅淇(傅輯侄孫龍圖閣學士、監察御史、太府少卿)。再度修葺這座古祠。至清初,第二十五世祖傅汝為拆遷重建,現存樣式為清代建築風貌。傅少師紀念祠,傅氏後裔華僑傅慶榮,為思念先祖德澤。於1997年獨資興建少師祠,坐落少師故里的羅山之麓。

《羅峯傅氏族譜》記載:傅氏是由固始入閩的,始祖傅實。傅實,(866 -926年)傅善興之子,傅説六十九世孫。傅姓開閩始祖,字仲誠,子八:居中、居獻、仁遠、仁裔、仁濟、仁坦、仁和、仁育。傅實之從兄傅筍,登會昌六年進士一甲二名,歷階至昭義軍節度使。

泉州祠堂(12劃 傅)

目錄(按姓氏筆劃排序)

傅氏——桃源傅氏大宗祠(傅實尚書第。肇基。衍傳。簪纓昌盛。)、桃源傅氏大宗祠(傅實尚書第)

桃源傅氏大宗祠,原為唐·傅實尚書第,位於南安豐州鎮周井堡,始建於唐·光啟元年(885年)。

肇基

傅實,字仲誠,行十一,唐末人,祖籍山東濟州,因黃河改道,遷居河南汝寧府光州固始縣梓里村。承其從兄傅筍節度使之職。時趙國公鎮入閩,舉實為佐。唐僖宗特旨召見,授威武軍節度招討使、建州都押衙,並賜唐太宗的畫像一幀,以示榮龐,而慰遠行。

廣明元年(880年),傅實奉敕入閩,適泉州刺史左廂虞侯李連驕橫不法,縱其徒為郡人患,傅實即進兵泉州逐之。唐王敕賜銀印青綬,銜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左僕射,遂建第於泉州仁風門外皇山南麓東湖之濱居之。中和(881—885年)間聘紫雲黃守恭五世孫女為夫人,敕封咸寧郡一品夫人。

光啟元年(885年),王潮三兄弟率部入閩,攻取汀州、漳州。當時泉州刺史廖彥若貪暴,大失民心,守備不修,要抵禦王潮的隊伍是不可能的,如果勉強抵擋,肯定會使泉州生靈塗炭。於是傅實聽信方外之交妙應禪師之言,舍第為護安院(後稱鎮國東禪寺),偕夫人帶隊伍退居南安,駐紮於武榮桃源(古南安郡治,今南安豐州鎮)之周井堡,卜地建第於蓮花峯背面蓮花湖命將士修築舊堡,還沿晉江而下新建三堡(即頂堡、中堡、下堡)以駐守,加強防禦。

光啟二年(886年)八月,王潮隊伍進駐泉州,殺刺史廖彥若。觀察使陳巖表潮為泉州刺史。

景福元年(892年)潮入福州,自稱留後,不久陳巖死,即任福建觀察使,乾寧元年(894年)判威武軍節度使。

建州、汀州節度使皆叛附王潮,獨傅實不改旌旗衣號,並於周井尾建唐王宮,供奉唐太宗的泥塑雕像,以示效忠,每早按儀朝拜。元宵節亦按長安(唐時帝都)結燈儀式,點綴昇平,與民同樂。稱戍地為葵山,還建蓮花巖、法華寺,重修延福寺、龍興寺、歐陽行周(歐陽詹)書室、九日山傅筍讀書處。

但傅實也從不與王潮發生摩擦,因此相安無事。王潮死後,王審知代兄為節度使,王審邽任泉州刺史,以傅實事蹟上奏,疏請傅實協同治理軍政。天覆二年(902年)朝廷重申前詔令,敕傅實威武軍節度使、建州都押衙、檢校尚書光祿大夫,同時加賜男爵,食邑千户,夫人黃氏仍封咸寧郡正一品夫人。府第即稱尚書第,即今武榮傅氏大宗祠。

傅實從此定居南安豐州,蕃衍生息,蔚成大族,成為桃源傅氏開基始祖。因唐僖宗曾敕賜傅實銀印青綬,銜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左僕射,傅氏後裔自稱“銀青傳芳”、“銀青衍派”。(參見泉州歷史網《泉州人名錄·傅實、王潮、王審知、王審邽、歐陽詹、黃守恭》)

衍傳

傅實為福建傅氏一世祖,生八子:

長曰居中,官左侍禁,居晉江安海傅林別業,後徙陽山 、內砦(今賴厝),分派泉州後城、承天、池亭。

次曰居獻,官左侍禁,居南安豐州桃源周井堡。傳至十四世傅基孫,任南安邑庠司訓,生四子。三子傅仁洽,元代自周井堡徙居大錦田,後來又分派山後傅次子仁輔一支傳至二十世傅翰表,應明·隆慶元年(1567年)貢,授廣東電白縣司訓,移居蔡塘坑,為蔡塘坑傅氏始祖。居獻一派還分拓晉江倉前、坎井、永春、惠安、廣東南韶關、福清、同安、廈門、金門南安金淘、朵橋、崎兜、田頭觀音亭,羅東的潭溪、梅山的新蘭傅厝、九都的街仔傅厝、南安美林辦事處的月埔、俊後、橫山,柳城街道辦事處的東山,水頭鎮仁福傅厝,東田鎮的鳳巢,豐州鎮的溪口、浦頭、大坑,霞美鎮的西山、錦堂、田後,康美鎮的過溝、小阪、東山後、莊內 、◇後內、塘仔岸。

三曰仁遠,居晉江石湖,分派瑤湖、祥芝、前殿、東店港前。

四曰仁裔,官金吾左衞大將軍,居仙遊羅峯(今仙遊賴店)。至五世傅世榮,決科為二千石,歸濟源,歷五世回泉州。八世傅裕之,濟源縣開國男,其子傅察(字公晦),北宋·徽宗·大觀(1107—1110年)進士,官吏部員外郎,出使金國不屈被殺,贈徽猷閣待制,諡忠肅。夫人趙氏攜帶幼子自強、自得、自修三人回泉州,築室塗山。夫人紡織燃薪,課子讀書,三子均能自愛,各有建樹。自強官朝請大夫,守延平郡自得官奉職郎,知興化軍自修官朝散大夫,兩浙東路提舉。傅察(九世)有孫九人:伯高監行在文思院,伯壽為少師,伯祿監行在編估局,伯成為太師,伯益知潮州,伯召、伯祥、伯瑞、拱老皆博學有節操,為官清廉有孫女八人,皆聯婚望族曾孫傅康、傅壅、傅度均為名知州,祀名祠宦。傅家一門顯貴,塗山故稱傅府山。仁裔一派還衍派尤溪、福清、廣東。(參見泉州歷史網《泉州人名錄·傅自得、傅伯壽、傅伯成、傅康、傅壅》)

五曰仁濟,居仙遊臘村,徙居江西建昌軍,分派光澤、建陽、上杭。

六曰仁坦,居漳州長泰,分派安溪洋內、登虎榜,廣東潮州、海陽、仙樂。

七曰仁和,居連江後溪。分派福州、浙江、建寧。

八曰仁育,居漳州白蕉湖、分派漳平、廣東。

總之,傅實八子繁衍分派於泉州、晉江、南安、仙遊、安溪、尤溪、長泰、連江等市縣,還有部分遷徙到廣東、江西、台灣等地。現在,其後裔已達數十萬人。(參見泉州歷史網《泉州民系·隋唐五代》)

傅實為傅氏開閩始祖,裔傳至二十三世,南安、晉江、安溪等地從二十二世為“夫”始,編修昭穆次第:“夫卿理世,朝士侯伯,若維孫子,仰承懋績,於以昭之,尚其有及,修和肇啟,景瑞斯興,裕文建武,奕祀恆升。”

簪纓昌盛

桃源傅氏簪纓昌盛,桃源傅氏大宗祠裏有聯:“公候將相忠貞奕世留青史,唐宋明清科第聯魁步玉台。”

僅宋代,載於府、縣誌的進士九十三人,文天祥為書“忠孝廉節”以彰之。“忠孝廉節”四個大字,尚臨摹於桃源傅姓大宗祠裏的牆壁上。

明朝登進士三十六人、舉人三十四人(其中武舉人五人)明·嘉靖二十九年庚戍科會元傅夏器,御稱:“弱冠已破萬卷,文章前所未有。”(參見泉州歷史網《泉州人名錄·傅夏器》)

南安知縣伍◇定撰聯:“泉山名姓無雙本,南邑文章第一家。”

清朝登進士十五人(其中武進士四人),舉人七十六人(其中武舉人二十八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