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有哪些能工巧匠

來源:魅力女性吧 1.99W
我國古代有哪些能工巧匠

魯班

魯班,姓公輸,名般。又稱公輸子、公輸盤、班輸、魯般。魯國人,“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故人們常稱他為魯班。魯班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出色的發明家,我國的土木工匠們都尊稱他為祖師爺。

他曾經幫助楚國製造兵器,如創制雲梯去攻打宋國,但被墨子勸阻並讓魯班多製造實用的生產工具,魯班接受了墨子的建議,隨後一直專注於生產工具的製造。他的許多製造思想都是來源於生活,如有次爬山被小草割破手了,他根據這個製造出了伐木的鋸子觀察小鳥飛行製造出了飛鷂。除了這些,他還在早期製造了舟戰用的“勾強”、創制了“機關備制”的木馬車,還發明瞭曲尺、墨斗、刨子、鑿子等各種實用的木作工具,還發明瞭磨、碾、鎖。傘等對人民生活影響巨大的工具。著名成語“班門弄斧”也是和他有關而流傳下來的。正是由於他的突出貢獻,他才被人們尊稱為木工匠的開山鼻祖。

墨子

墨子(公元前468 年—公元前376年),名翟,華夏族,滕國人。他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

墨子是墨家的創始人,他主要是宣傳他的政治思想,發揚墨家。但是他在器械製造上也是一位大家,善於製造器物。想古代最早的風箏就是他製造出來的,還有對於車輛的製造也是深有研究,他可以在不到一日的時間內造出載重30石的車子,這在古代是難以想象的。除了這些,墨子還對小孔成像也是有着研究,是世界上最早對此研究的人。

蔡倫

蔡倫(?-121),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蔡倫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終於製成了“蔡侯紙”。

蔡倫,中國“四大發明”中造紙術的改進者,被評為“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人類有史以來最佳發明家”之一。當然蔡倫的發明創新也不僅僅就是改進造紙術紙,他製作的祕劍和其他的如杯盞等皇家御用器物都十分精美耐用,他的這些製作工藝都流傳於後世,得到皇家的認可。

張衡

張衡(公元78年-139年),字平子,南陽西鄂人,漢族,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張衡自小刻苦向學,少年時便會做文章,但他除這外還喜歡研究算學、天文、地理和機械製造等,在天文和機械製造方面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器械上,製造了三個輪子的機械(有人認為是記裏鼓車或指南車)和一隻木雕(能在空中飛翔)在天文上,製作出了最早的地動儀、聞名於世的渾天儀,還編撰出了天文學著作《靈憲》,可謂是個全才。

馬均

三國時期魏國的著名的科學家、發明家,字德衡,扶風人。

馬均本人善於思考,注重實踐,對於器械方面深有體會,對不上擅長言辭。他改進了前人所造織綾機、百戲木偶,再次發明了已失傳的指南車、自己獨立發明翻水車(即龍骨水車),改進了諸葛連弩,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能工巧匠。

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號卧龍,漢族人,徐州琅琊陽都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

諸葛亮他主要是從事政治與軍事方面,但他在器械方面也不可小覷。相傳他在被司馬懿困於平陽時發明了天燈(亦稱孔明燈)求救,最後得以脱險除此之外,還發明瞭至今赫赫有名的諸葛連弩,此連弩的發明對於軍事方面影響巨大還在北伐時發明了木牛流馬的運輸工具。

杜預

杜預(222年-285年),字元凱,京兆杜陵人,西晉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學者和發明家,滅吳統一戰爭的統帥之一。

他和諸葛亮一樣,都是專門從事於政治和軍事方面,而器物發明創造只是相當於愛好,但是基於這種愛好,他也發明了許多器械。他積極發明創造,如製造成功人排新器和重新複製出久已失傳的欹器,親自主持修建富平津大橋等,在天文上修訂出了《二元乾度歷》。

馬待封

唐朝時期的一代巧匠,他的器械方面的才能被唐傳奇篇名所記錄,廣為流傳。

唐德宗貞元末時期,他擅長與器物製造,改進了指南車、記裏鼓、相風鳥等古人的作品,還為皇家制造器物,如為皇后製造粧具,設計精巧後又給后帝製造粧台和欹器等,製造出來讓人歎為觀止,可見他技藝之高。

沈括

沈括(1031-1095),字存中,號夢溪丈人,漢族,浙江杭州錢塘縣人,北宋政治家、科學家和發明家。

沈括一生致志於科學研究,在眾多學科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和卓越的成就,被譽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在天文上,製造過我國古代觀測天文的主要儀器——渾天儀在數學上,創造了新的高等級數求和法—隙積數,還發明瞭會圓術在物理學中,他記錄了指南針原理及多種製作法、發現地磁偏角的存在、闡述凹面鏡成像的原理和對共振等規律加以研究。晚年寫出了著名的《夢溪筆談》,他內容豐富,集前代科學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黃道婆

黃道婆(1245 -1330年),又名黃婆或黃母,松江府烏泥涇鎮人。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紡織家、改革家。

她師從黎族人並從黎族姐妹中學會運用制棉工具和織崖州被的方法,她重返故鄉後,教人制棉,傳授和推廣“捍(攪車,即軋棉機)、彈(彈棉弓)、紡(紡車)、織(織機)之具和‘錯紗配色,綜線挈花’”等織造技術,除此之外,她還跟木工師博一起,經過反覆試驗,把用於紡麻的腳踏紡車改成三錠棉紡車,使紡紗效率提高了兩三倍。由於她的突出貢獻,到了清朝時期,被尊為布業的始祖。

宋應星

宋應星(1587年-1666年),字長庚,漢族,江西奉新人,中國明末清初著名的科學家。

他28歲考中舉人,後赴京趕考幾次均以失敗告終,後來終以放棄,而專注於科學研究。在去趕考幾次途中見識大增,他還經常在田間、作坊調查到許多生產知識,在擔任江西分宜縣教諭(年間寫成了著名的《天工開物》。

馬均。

馬鈞(生卒年不詳),字德衡,三國時期曹魏發明家。是中國古代科技史上最負盛名的機械發明家之一。

馬鈞還原指南車改進當時操作笨重的織綾機發明一種由低處向高地引水的龍骨水車製作出一種輪轉式發石機,能連續發射石塊,遠至數百步把木製原動輪裝於木偶下面,叫做“水轉百戲圖”。馬鈞還改制了諸葛連弩。

魯班傳説是山東地方民間傳説之一。

春秋戰國是中國從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社會大變動的時代。手工工匠獲得一定程度的自由,新的生產力的出現和生產工具的變革為工藝技術的提高創造了條件。

魯班是春秋末期魯國的一個工匠,名叫公輸盤。公輸盤在這個時期對工藝製造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由於他技藝超羣,又是魯國人,所以後來人們就稱他為“魯班(般)”。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