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的魏將張郃字什麼

來源:魅力女性吧 3.07W
三國的魏將張郃字什麼

字儁乂。

此人本事不小,運氣太差了。

張郃到達荊州時,正好是冬天河流水淺的時候,大船無法通行,只好住紮在方城。此時正好諸葛亮復出,急攻陳倉,魏明帝很擔心,不僅親自到河南城巡視,還增派軍隊給張郃,並問等他趕到,陳倉是否保得住。

張郃知道諸葛亮的軍隊沒有太多糧食,不能久攻,於是回“不用等臣到,諸葛亮就先撤退我屈指一算,諸葛亮的軍糧維持不了十天。”後來“屈指可數”這句成語就從這裏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數量很少。

張郃(-231年),字儁乂,河間郡鄚縣(今河北省任丘市)人。漢末三國時期魏國名將。

早年參與鎮壓黃巾起義。歸屬袁紹後,擊破公孫瓚有功,遷寧國中郎將。參加官渡之戰,攻曹洪不下,隨後投降曹操,授偏將軍。

跟隨曹操攻河北,跟隨張遼定淮南,跟隨夏侯淵平涼州,跟隨曹操奪漢中,屢建戰功。建安二十年(215年),進軍巴西,遷徙民眾到漢中,後被蜀將張飛擊敗。接任蕩寇將軍。建安二十三年(218年),跟隨夏侯淵進入漢中定軍山迎戰劉備。夏侯淵戰死,代理主帥,率部安全撤退。後屯陳倉。

曹丕稱帝后,遷左將軍,受封鄚縣侯,跟隨曹真擊平安定羌胡,又隨夏侯尚圍攻江陵。太和二年(228年),轉為右將軍,隨曹真抵禦諸葛亮北伐。在街亭之戰,大破蜀國馬謖,迫使諸葛亮退回漢中,遷徵西車騎將軍。

太和五年(231年),司馬懿不聽張郃勸告,派遣張郃領兵追擊蜀軍,追至木門,中箭身亡,諡曰壯侯。張郃用兵巧變,善列營陣,善估形勢,善用地形。蜀軍自諸葛亮起,皆忌憚張郃。[1]

張郃字儁乂(jùn yì),亦有記載為“俊乂”,《三國演義》中字雋乂。 此差別可能因諸合作編輯者所觀《三國志》版本之記載不同而有此分歧,亦可能是因《三國志》古時流傳抄本曾有誤抄而造成,故將諸版本皆列出,已供參考。

比如: 《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一回 出隴上諸葛粧神 奔劍閣張郃中計 "懿悲傷不已,仰天歎曰:“張雋乂身死,吾之過也!”

乃收兵回洛陽。魏主聞張郃死,揮淚歎息,令人收其屍,厚葬之。" 《三國志 魏志 張郃傳》雲:"張郃字雋乂,河間鄚人也。 而“雋”本身同“俊”。“儁”的解釋也是:從人,雋聲。所以個人以為,應該是年代久遠,各朝各代書寫不同造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