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紀法國世俗聲樂體裁是

來源:魅力女性吧 1.35W
16世紀法國世俗聲樂體裁是

尚鬆。

尚鬆 16世紀法國主要的世俗聲樂體裁,多為快速熱烈的四聲部歌曲,主旋律位於最高聲部,歌詞采用民間詩歌和“七星詩社”詩人的詩歌。塞爾米西和雅內坎是尚鬆的主要作曲家,賽爾米西的尚鬆多以愛情主題,約200多首,雅內坎的尚鬆題材廣泛,音樂以惟妙惟肖的音畫手法進行描繪,如《百鳥歌》和《戰爭》。

16世紀法國世俗聲樂體裁是

文藝復興時期的器樂體裁發展了,主要有五類(在此章節只做簡要介紹,詳見後文):

第一,比較多的還是舞曲,這些舞曲經常組合到一起演奏,一般用於貴族社交場合

第二,即興作品,包括前奏曲、託卡塔、幻想曲等等。

第三,對位體裁。主要是利切卡爾。

第四,坎佐納和奏鳴曲。這兩種體裁都是由若干個段落組成,每個段落有各自的主題。威尼斯樂派的G·加布裏埃裏創作這兩種體裁最厲害的作曲家。

第五,變奏曲,主要是用比較熟悉的主題進行即興的變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