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 - 陸議為什麼改名為陸遜

來源:魅力女性吧 2.92W
三國 陸議為什麼改名為陸遜

最有可能是死後孫權改的,因為蜀魏當時聽到的名號是陸議,所以也記載陸議,吳因為皇帝“賜”名,所以史書統一修訂為陸遜,而陳壽在寫三國志時,吳書是參照吳國的史書寫的,所以也就寫成了陸遜。

陸遜(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建安八年(203年)入孫權幕府,歷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帳下右部督。因受孫權賞識得以發揮卓越的軍事才能,地位漸至隆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參與襲取荊州。

三國,陸議為什麼改名為陸遜

三國,陸議改名為陸遜因為陸遜這個名字更適合他的性格。

陸遜,字伯言,出生於吳郡吳縣,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一生出將入相,被贊為“社稷之臣”。陸遜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擊敗劉備,一戰成名。孫權稱帝后,拜為丞相、荊州牧、右都護、總領三公事務,領武昌事。後因捲入孫權父子相爭中憤忿而卒,追諡“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