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憶舍弟讀後感50字

來源:魅力女性吧 4.25K
月夜憶舍弟讀後感50字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説是月夜憶舍弟,但是,一上來,既沒有月亮,也沒有弟弟。有的是什麼呢?是一個戰亂年代,荒涼冷落的大背景,“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多明。”前一聯寫行人、寫孤雁,都比較實,這一聯,一下子進入了一種空靈的意境。

弟弟們沒有下落,做哥哥的當然牽掛。詩人多麼希望能夠打聽到他們的消息,能夠互通音信,彼此報個平安啊。可是,山遙路遠,即便在平時,寫信也常常收不到,何況是現在這樣兵荒馬亂的時候!心不能放下,信卻又無從發出,就是這樣牽腸掛肚,就是這樣無計可施。

這是多麼沉痛的心情啊,可是,詩人沒有狂呼亂叫,沒有痛哭流涕,就用一聯“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收尾,和首聯的“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遙相呼應,寫得深沉感慨,卻又波瀾不驚。這就是我們一直強調的含蓄藴籍,淡語深情。

月夜憶舍弟讀後感50字

本詩作者是詩聖杜甫,杜甫的詩又稱為詩史,他為人民的疾苦而奔走呼號,他的家國情懷造就了自己詩聖的名號。他有着“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捨己精神!

本詩寫於公元759年,安史之亂的第四個年頭,這時戰爭處在僵持階段,每一方都沒有必勝的把握,所以詩人對朝廷的命運是悲觀的。

前兩句説戰鼓阻斷了行人的腳步,秋夜的邊塞只有孤雁哀鳴的叫聲,這是何等的蒼涼之感啊,讓人毛骨悚然。下面寫的白露時節,哪裏的月亮會比得上故鄉的明亮啊,詩人背井離鄉四年了,四年奔波在外,明日生死未卜,哪裏能不懷念家鄉啊,可是家鄉已經被叛軍攻佔。弟兄親朋因為戰爭杳無音訊,生死不明。戰爭對親人的創傷,對生命的破壞達到了極點。家書是無法送回去的,家鄉已經陷落,戰爭看不到盡頭,詩人此時悲觀至極啊。

每一個受到傳統儒家教育的詩人,對國家破亂,人民流離都會表現家國情懷。詩聖的表現更令人動容。假如沒有爆發安史之亂,杜甫可能只是唐朝歷史上一位詩人,但安史之亂使杜甫的詩得到了昇華,靈魂得到了展現,讓他成為了詩聖,讓他成為了不朽。

月夜憶舍弟讀後感50字

月夜憶舍弟讀後感

讀了《月夜憶舍弟》,我彷彿站在同作者一起來到了邊疆。

“戍鼓斷人行”,我站在戍樓上,看到拿着長矛叫喊的敵人,他們長得是那樣醜陋,像野蠻人一樣。

戍樓上不時傳來陣陣的更鼓聲,這更鼓聲是那樣的響亮,像是晴天霹靂,隔斷了人們的來往。

“邊秋一雁聲”,邊塞的秋天裏,大地上沒有絲毫植被,一片蕭索的景象,只有一隻孤雁正在鳴叫,他們的叫聲是那樣的悽慘,像是在為言説戰亂之苦。

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在夜空靜靜懸掛着,放着白光。

我遠離故土,只能一個人來到大樹下,獨自看着明月,留下兩行清淚,讓明月遙寄我的相思。

但是在我看來,還是故鄉的月亮最明亮。

在這個時節,我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可以讓人探問親屬生死的家。

我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只能看着枯黃的葉落下,被風沙掩埋,以此見我心中的那一縷縷思緒埋藏。

因為我知道,現在不是兒女情長的時候,因為此刻正是危急存亡的時刻,現在邊疆戰亂頻繁,戰事吃緊,戰爭還沒有停止,現在正是我為國效力的時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