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人為啥説燕王掃北

來源:魅力女性吧 3.01W
河北人為啥説燕王掃北

燕王掃北是民間傳説,其實是指靖難之役和之後北方的屯民問題。掃北實為“掃碑”。就是説明洪武、永樂年間大移民的原因之一,是因為“燕王掃碑”也就是靖難之役造成的。由於“北”“碑”二字同音,加之朱棣有徵北的史實,於是就將傳説中的“燕王掃碑”誤解為“燕王掃北”

“明洪武14年、元天光3年(1381),蒙古全部退出中原,明王朝統一全國。其後十餘年間,元朝殘餘勢力多次侵入河北地區”。洪武24年(1391),明太祖朱元璋命燕王(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摔一萬人馬掛帥北征。

一路征戰五年,燕王兇猛善戰,於洪武29年徹底打敗元軍,將韃子兵趕回蒙古東北部徹徹兒山及兀良哈禿。

此後,燕王朱棣駐紮北京,招兵買馬,擴充實力,割據北方。洪武31年(1398)朱元璋去世,皇太孫朱允文繼位稱惠帝,立年號建文,並着手削藩。燕王不服,暗懷奪位之心。首先上書為其父掃墓,未允。進而提出“清君側”並打出“靖難誅奸”的旗號,組織數十萬強悍軍隊,稱“靖難軍”,於建文元年(1399)7月,自北京起兵向南京建文帝發難。

叔侄大戰役七次,其中四次激戰於河北地區。史載,燕軍戰鬥力極強且兇狠殘暴。

攻破大本營後,“在真定斬首3萬級,一路向南,不論軍民官吏,見人就殺,至使千萬黎民生靈塗炭。”山東臨清市某村《李氏族譜》載“或殺、或剮、或逃,東西六七百里,南北近千里幾為丘墟燕焉”。

四年內戰的結果,以建文帝戰敗失蹤,燕王朱棣繼皇帝位告終,時永樂元年(1403)年。史稱“靖難之役”。至此,自元末農民起義到“靖難之役”結束,中原戰亂已歷52年。由此看來,“燕王掃北倖存七姓”確實是有依據的歷史故事,故事雖帶傳奇色彩,但於史實不會有太大的出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