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善治什麼意思

來源:魅力女性吧 3.03W
鄉村善治什麼意思

善治,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對轉型時期的中國鄉村而言,善治就是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鄉村治理體系。以自治激發民主活力,以法治推進現代治理,以德治滌盪文明鄉風,鄉村才能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今天,我們請來重慶日報評論員,他將以重慶為例,談談怎樣的治理才能實現“三治合一”的善治。

——編 者

鄉村治,百姓安,國家穩。中國進入新時代,對鄉村有效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呼喚着農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既要從頂層設計出發,完善鄉村治理的體制機制,又要從基層自治着手,不斷激活鄉村主體的創新力量,為鄉村發展凝聚合力。

先推薦一個新詞,叫“雙向獲得感”。這個説法是重慶九龍坡區西彭鎮黨委書記李錫智提出來的。這個西彭鎮不簡單,在鞏固“國家衞生鎮”成果的基礎上,去年又獲得“全國文明鎮”的稱號,所以李錫智感慨,當地基層幹部和村民在建設美麗鄉村過程中,雙方都有了獲得感。衞生環境好了,鄉村旅遊上去了,百姓有幸福感鄉村秩序好了,招商引資通暢了,幹部有成就感。這就是“雙向獲得感”。

如果説“雙向獲得感”是鄉村善治的喜人結果,那麼善治具體指向是什麼有沒有萬變不離其宗的奧祕當然有。在鄉村治理實踐中,重慶廣大幹部按照中央部署要求,並結合地方實際,在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深化村民自治、建設平安鄉村等方面做出很多有益探索、呈現不少亮點,其關鍵就在於不斷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以重慶巴南區龍洲灣街道為例,“德法相伴”成為當地社區創新開展活動的關鍵詞。一方面持續“送法下鄉”,邀請法務志願者到基層鄉村“以案説法”,由淺入深地講述家庭糾紛、財產糾紛、借貸糾紛等身邊案例,引導村民提高法律意識、提升守法素質另一方面倡導“家風潤萬家”,通過議家風、立家訓、傳家禮、評家庭,營造良好鄉村德治環境同時,更以建設“信息便民管理平台”為抓手,讓大數據為鄉村治理插上翅膀。讓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讓共建、共治、共享成一體,這樣的鄉村治理正在重慶遍地開花。

鄉村善治必然要求基層善政。對很多農民來説,“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不斷彌合治理體系的斷裂地帶,首先就要切實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把黨的領導放在樹立健全現代鄉村治理體系首位。重慶沙坪壩區實施的黨建強村行動,通過聚焦“引領”“服務”“共治”,就為鄉村治理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事實上,也只有以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創新,才能真正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這些卓有成效的鄉村治理實踐正在給村民帶來越來越多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鄉村是國家治理體系的“神經末梢”,只有自治、德治與法治有機結合,滲透進鄉村的每根毛細血管,鄉村才能真正走上善治之路。以“治理有效”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持續提供堅實支撐,廣袤鄉村必然煥發勃勃生機、保持和諧有序。

“鄉村善治”,是對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鄉村振興戰略“治理有效”的詳細闡釋,“善治”的內涵即民主法治。通過爭創“民主法治示範村”,基層各村、社區組織建設進一步健全,鄉規民約、自治章程有效執行,法治宣傳教育不斷深入人心,村幹部和村民的法治觀念、法治素養明顯增強,鄉村走向管理民主、治安良好、經濟發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的良好局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