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的《老人與海》

來源:魅力女性吧 2.48W
海明威的《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敍述的是古巴老漁夫桑提亞哥84天未捕到魚了,同行都遠離他,最崇敬他的孩子也離開了他。第85天他又獨自一人乘船出航到很遠的地方竟捕捉到一條比小船還長兩英尺的大馬林魚。可大馬林魚是魚中豪傑:它機靈、沉着、“搏鬥起來一點也不驚慌”,老人被它拖了兩天兩夜,還不斷被它掀起的大浪摔倒在船上,被它牽走的釣索勒得背脊生痛,兩手血肉模糊。當時老人只要割斷繩索就可以擺脱困境,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靠喝冷水、吃生魚片加大體力,最終制服了大魚,獵獲了他夢寐以求的目標。但在歸途中,又被成羣的鯊魚輪番侵食。桑提亞哥拼出全力搏鬥,最終還是輸給了鯊魚。當他回港上岸時,老人帶回的只是一艘空船和自己疲憊不堪的身軀,因為大馬林魚被鯊魚吃得只剩下一副骨脊。所幸的是極度睏乏的老人在夢裏夢見了那藍色的海洋和勇猛的獅子,而最崇敬他的孩子也一直守在他身旁。

《老人與海》是根據真人真事的故事加工而成的小説,所以它既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力作,又是一部有多層寓意且寓意很深的作品。發表後立刻被譯成多種文字。各國文學評論界對作品的藝術造詣都無一例外地給予很高評價。桑提亞哥的"硬漢"而又矛盾的形象、作品的結尾及隱喻無處不在啟發人們細細思索,反覆吟味。

作品中的主人公桑提亞哥在故事的開頭就處於不利地位,同行都認為他“倒了血黴”。但他認為“痛苦對一個漢子來説,算不上什麼。”在第85天,他又明知其難為卻勇其為地“駛向更遠的地方”,終於捕到一條力量比他大得多的大馬林魚。可頗有心計的馬林魚用沉穩剝奪他的睡眠、用苦刑折磨他的身體,但不認輸的老人決心跟它“奉陪到死”。

當馬林魚被鯊魚咬去大約四十磅肉時老人還不曾沮喪,甚至很英雄地想着:“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海明威就這樣借主人公桑提亞哥的話表達了他自己認為在當時人們應有的生存信念。

海明威曾經還説過:“我試圖描寫一個真正的老人,一個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條真正的魚和許多真正的鯊魚。然而,如果我能夠寫得足夠逼真的話,他們也能代表許多其他事物。”分析這段話,再結合書中許多內證,我們便可解讀《老人與海》中許多作者隱含的思想依託。

一、“一個真正的老人,一個真正的孩子。”

如前所述,在桑提亞哥的身上,寄寓着作者的理念:一個真正的人,從失敗中走來,還得繼續面對未來。面對,是獲得成功的前提,勇敢面對,才有獲得成功的希望。

老人成功了。那條碩大的馬林魚鬥智鬥勇但沒能鬥得過老人的意志。雖然老人最終敗在鯊魚羣中,那是因為“駛得太遠”,孤軍奮戰之故。在兩天兩夜的搏鬥中,老人一直就自信有加:“我是個不同尋常的老頭兒。”並堅持着一條生命法則:“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為什麼“打不敗他”一個真正的人,在逆境中也是一名飆起的硬漢。老人雖然身陷困境,但他始終心中有孩子,夢中有獅子,書中的孩子----曼諾林就如同他過去強壯有力的自己當然無疑,也是他將來獵取更大目標的自己夢中的獅子則如同他的人生目標,無疑也是他的力量動力。老人“愛它人,如同愛這孩子一樣。”

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的海明威,面對着戰爭後遺症給社會帶來的混亂和毀滅、給人們帶來的遺憾和幻滅,他覺得人們要在社會中生存下去就必須具有老人那種"打不敗"的硬漢子精神。書中的孩子就實現了作者的這一願望。面對“倒了血黴”,但仍堅韌不拔的老人,孩子仰慕地稱讚道:“好漁夫很多,還有些很了不起的。但頂呱呱的只有你。”還説“男子漢就該這麼幹。”當老人獲得的成功又化為烏有時,孩子樂觀而又執著地反覆説“我不在乎。我昨天逮住了兩條。然而我們現在要一起釣魚,因為我還有好多事要學。”

“你得趕快好起來,因為我還有好多事要學,你可以把什麼都教給我。”

由此看來,作者在桑提亞哥的身上寄寓的“真正老人的老人”形容再鮮明不過了:經歷了創傷和失敗又能勇敢地面對,實質上就是一種滄桑硬漢的形象,更是一種英雄行為。是英雄就能產生傳達力和滲透力。而這個“真正的老人”用他未被打敗且表現得十分勇敢的張力替作者成功地完成了對“一個真正孩子”成長為英雄似的硬漢的誘導責任。

二、“真正的大海,一條真正的魚和許多真正的鯊魚。”

人與海的對抗本身就意味着是以渺小的力量去與偉大的合力作較量,再加之為“老人”與海,這就註定了是一場打不贏的戰爭。故事的結尾雖寄意渺小的人類只要憑着一股不被打敗的意志和與強大拼殺的物質條件(結實的身體)及拼殺技巧,即使暫時不能取勝,也能與之抗衡且不被打倒。但熱力四散的作品往往在大架子下面還涵蓋許多作者有意鋪下的其他耐人尋味的細節。仔細品味故事細節,我們不難看出“真正的大海”之所以“真正”,其實就在於它有旖旎的風光和大小都各具風格的馬林魚、鯊魚、飛魚、金槍魚、鯕鰍魚……,大海的胸懷是寬廣而厚重的:上承日月光華,下容海藻生靈。雖然有殘暴的時候,但多數時候是"仁慈並十分美麗的。"老人愛海,他目之所極的海洋,大抵都是色調明麗且極富動感:“深藍色的水中穿梭地閃出點點紅色的浮游生物,水在陽光照耀下變幻出奇異的光彩。”“水面上幾攤被太陽曬得發白的黃色馬尾藻和一隻緊靠着船舷浮動的僧帽水母,它那膠質的浮囊呈紫色,具有一定的外形,閃現出彩虹般的色彩。”老人曾説:“海里有我們的朋友,也有我們的故人。”即算是那個差不多就要把他拖垮的馬林魚,在老人看來,它就像是“我的兄弟”,還有搶奪他的戰利品的鯊魚是“生就一副好體格,能遊得跟海里最快的魚一般,周身的一切多很美。”金槍魚“壯實而氣血旺盛”,鯕鰍“躍出水面的當兒,在最後一線陽光中確實像金子一般在空中彎起腰子撲打着,一次次躍出水面,像在做雜技表演。”海里藴藏的這些有靈性的生物,就好比是大海的孩子,平時他們在大海的温牀上遵循着自己的生活原則,但一旦有來犯的人類,它便又合成一股強勢對抗着。海明威筆下的故事情節與其説是老人與魚的拼殺,不如干脆説就是老人與海的搏鬥。馬林魚把老人折磨得鮮血淋漓是得益於海水的助力鯊魚戰敗了老人也是憑藉了海水的推力。大海對魚的關護全然不同於人類母親對孩子的拘囚或忤拗,而是讓它的孩子在遭遇不測之時同心戮力地反擊、進攻直至獲勝。“真正的大海”就這樣孕育着自己“沉着、健壯、似乎是毫無畏懼而信心十足的魚。”無怪乎老人也不得不對這樣“真正的魚”發出禮讚似的心靈告白,“你要把我害死了啦,魚啊 。不過你有權利這樣做。我從沒見過比你更龐大、更美麗、更沉着或更崇高的東西,老弟。來,把我害死吧。我不在乎誰害死誰。”強悍的羣鯊蜂擁而來:“灰鯖鯊遊得那麼快,那麼健壯,武器齊備,以致所向無敵。”登多索鯊是“美麗而崇高的,見什麼都不怕。”“加拉諾鯊是最可惡的鯊魚,既殺生又吃腐,但就是這些大海的復仇之子”,實現了作者筆下的“一些真正的鯊魚”的構想。

英國當代著名小説家、評論家安東尼·伯吉斯在評論《老人與海》時寫過這樣的見解:“這個樸素的故事裏充滿了並非故意賣弄的寓意……作為一篇乾淨利落的陳述性散文,它在海明威的全部作品中都是無與倫比的。每一個詞都有它的作用,沒有一個詞是多餘的。”我們讀着這絕非多餘的海的深博和魚的強勢的描寫忽又悟出作者匱贈我們的第二個啟示:善待海洋,和平相處!

三、“代表"的"許多其他事物”。

如前所述,《老人與海》既是寫實的優秀作品,但又不乏深層寓意。作品中諸多細節表達了作者對世間萬物皆同理的看法。老人釣魚的過程就涵載瞭如同兒童學步、青衿求學、獵人捕魚、科學探險……等諸多事物的運作規律。下面擷其幾點簡要析來:

首先,老人桑提亞哥不斷夢見獅子的心理佳境,就暗含了作者對人生奮起的基本要求。海明威認為,一個人對事物的遠見是最最重要的,作家對事物的遠見是作品的來源。那麼,芸芸眾生如果對自己所追求所駕馭的事業也有自己的遠見,即各人夢中有獅子,那麼這份遠見或者説這頭獅子就會成為牽引人生奮鬥的力量。

第二,桑提亞哥一連幾天被釣索勒、被海浪摔、被大魚牽引的小船晃得頭暈、噁心,但他在心裏不斷地抬充自己:“你是行的。你永遠是行的。”“我要與你們奉陪到底!”桑提亞哥的這種"奉陪到底"的決心正是作者極力推崇的人生奮鬥過程中極其寶貴的堅忍耐挫的意志。

第三,老人一面與捕到的大魚周旋較量,一面又不斷地喝水吃魚。邊吃還邊想着,為了長力氣,要常吃白色海龜蛋。“在五月份連吃了整整一個月,使自己到九、十月份能身強力壯,去逮地道的大魚。”這些看似閒筆,其實正是非文學大手不及的藝術點睛。任何付出都不能空腔釋能,如兒童成長要食物營養、青衿求學要讀書營養、作家寫書要生活營養、科學發明要技術營養……世間萬物皆相通,做任何事物的過程中補充能量,養精蓄説都是不可須臾放鬆的關節。

還有一種對《老人與海》作象徵意義的理解,認為小説中許多義象表明了作者對文學創作過程的描述。如“他是個獨自在灣流中一條小船上釣魚的老人”,象徵着作家離羣索居的寫作生活,老人如同鍥而不捨且雄心勃勃的作家、大魚如作品的崇高境界、鯊魚為文藝批評者釣魚技術則又象徵創作技巧。的確,作家的生活就是一種孤寂生涯作家勞動的艱辛正如海明威自己所言:“你不得不去你必須去的地方,不得不幹必須乾的工作,並且不得不看你必須看的事物。”以尋找寫作源泉。大馬林魚與鯊魚,前者為接受審視的作品,後者為審視品味作品的書評人物,作品與批評之間並非對立而是合二為一的。當我們讀到老人帶着大馬林魚迴歸途中被鯊魚搶食時,自然會聯想到馬林魚的味美肉鮮。那麼順此思路繼而想象一部成功的作品能被眾多書評者如此追蹤並解析,本身就印證了它的品質高意象美。

以寫實而達到了象徵寓意是《老人與海》的主要藝術特色。這是海明威藝術造詣達到爐火純情的程度所至。正如一個優秀的詩人在他努力再現原汁原味生活的詩作中不經意地援用了典故一般,並未刻意追求,只是底藴深厚使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