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客家名將排名

來源:魅力女性吧 2.3W
廣東客家名將排名

姚雨平(1882—1974),廣東平遠人。早年參加中國同盟會,曾參與廣州黃花崗起義的組織領導工作。辛亥革命時擔任廣東北伐軍總司令,後參加討袁護法運動、討伐陳炯明的鬥爭。1912年,廣東北伐軍改稱“廣東討虜軍”,姚雨平任總司令、軍長,獲授陸軍中將加上將銜。

黃慕鬆(1883—1937),廣東梅縣人。早年畢業於廣東武備學堂,後被選送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深造,回國任黃埔陸軍小學監督。1928年和1933年,曾兩次代理陸軍大學校長。1937年逝世於廣東省政府主席任上,被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上將。

張民達(1885—1925),廣東梅縣人,馬來西亞華僑。曾是孫中山得力干將,在大革命時期曾任粵軍師長。1925年4月25日,張民達從蕉嶺返汕頭商議平亂,不幸在潮州覆舟殉難,終年40歲。1926年8月,國民政府追贈張民達為陸軍上將。

鄧仲元(1886—1922),廣東惠陽人,祖籍廣東梅縣。1909年,任黃埔陸軍小學堂學長,將在陸小就讀的陳銘樞、陳濟棠、鄧演達、張發奎、薛嶽、葉挺、張雲逸等人介紹入同盟會。次年即加入廣州新軍,參加黃花崗起義,從此步入長達十多年的戎馬生涯。1921年5月,任廣州軍政府第一師師長兼總司令部參謀長,1922年3月21日傍晚7時,在廣州大沙頭廣九火車站遇害。遇刺後被孫中山以大總統的名義追贈為陸軍上將。

陳銘樞(1889—1965),廣東合浦(今屬廣西)人。曾任民國政府軍事委員、廣東省政府主席、代理行政院院長,建國後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1947年6月9日,在抗日戰爭期間倍受蔣介石冷落的陳銘樞被國民黨政府授予上將軍銜。

陳濟棠(1890—1954),廣東防城港(今屬廣西)人。粵系軍閥代表,中國國民黨一級上將,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中華民國農林部部長。長時間主政廣東,政治上與南京中央政府分庭抗禮,在經濟、文化和市政建設方面則頗多建設,有南天王之稱。

葉挺(1896—1946),廣東惠州人。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葉挺擔任新四軍軍長,被授予國民革命軍中將軍銜。葉挺雖未獲得過正式的上將名號,但他被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1988年,被中央軍委確定為36位開國軍事家之一,其排名在粟裕大將之前。要知道,開國元帥陳毅還是在他被國民黨扣押之後,才出任新四軍代軍長的。

薛嶽(1896—1998),廣東樂昌人。國民革命軍著名將領,軍事家,曾獲得美國總統杜魯門頒授的自由勛章和國軍授予的青天白日勛章。抗戰時期曾擔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在長沙會戰中自創天爐戰法,該戰法殲滅日軍十萬之眾,有效阻止了日軍的戰略目的,此戰役是中國抗日戰場一次十分重大的勝利。1952年晉升為陸軍一級上將。

張發奎(1896—1980),廣東始興人。香港崇正總會名譽會長。1925年冬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12師師長,次年參加北伐戰爭,在攻佔汀泗橋、武昌城等作戰中,因有戰功升任被譽為鐵軍的第四軍軍長。抗日戰爭期間,先後任集團軍總司令、兵團總司令、戰區司令長官、方面軍司令官等職,率部參加過淞滬、武漢、崑崙關等戰役,被授予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羅卓英(1896—1961),廣東大埔人。1922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八期炮科。抗戰時期曾任第九戰區前敵總司令,太平洋戰區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等職,1946年晉升為陸軍上將。

黃琪翔(1898—1970),廣東梅縣人。中國民主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農工民主黨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1931年起為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即第三黨)領導人。抗戰時先後任集團軍總司令、中國遠征軍副總司令,獲授青天白日勛章。戰後第三黨改成為“中國農工民主黨”,曾擔任祕書長、副主席。1946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黃鎮球(1898—1979),廣東梅縣人。湖北第二預備學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步兵科畢業。1934年就任校長暨防空委員會副主席。1951年在台灣升陸軍二級上將,1961年升任陸軍一級四星上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