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秦諸子中最具有雄辯家氣勢

來源:魅力女性吧 2.09W
在先秦諸子中最具有雄辯家氣勢

《孟子》:儒家“亞聖”的雄辯。

儒家經典著作《孟子》為“四書”之一,是孟子及其弟子、再傳弟子等的言論彙編,記錄了孟子與其他諸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遊説諸侯等內容,成書大約在戰國中期。

《孟子》行文氣勢磅礴,感情充沛,雄辯滔滔,極富感染力。其中的名句有“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等。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中期魯國鄒人(今山東省鄒縣東南部人),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繼承了孔子“仁”的思想並將其發展成為“仁政”思想,被後人稱為“亞聖”。孟子的學説出發點為性善論,即認為“人性本善”,主張德治,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他懷着極大的政治熱情和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抱負,率弟子游歷諸侯國遊説諸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

孟子的母親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孟子三歲喪父,孟母艱辛地將他撫養成人,對他管束很嚴,人們傳為美談的“孟母三遷”“孟母斷織”等,就是孟母教育孟子好好學習的故事。

孟子。

《孟子》文章頗富特色。

首先是其雄辯色彩。孟子的雄辯並非簡單的義正詞嚴,理直氣壯,而是有其獨到之處:他不但能準確把握對方心理、循循善誘,引導對方不知不覺投入自己所設機彀,使其心悦誠服,而且氣勢充沛,是非分明,縱橫恣肆,步步緊逼,不給對方辯駁機會。其長篇大論,多是如此。

如《齊桓晉文之事章》中齊宣王以羊易牛的典型事例,“挾太山以超北海”、“為長者折枝”等比喻,以及“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長”等寓言故事,都大大增加了説理文的形象性和生動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