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水稻之父

來源:魅力女性吧 2.36W
東方水稻之父

東方魔稻之父,他雖為書香子弟,卻志在農業戰天鬥地,探索雜交水稻,挑戰權戚和飢餓。他開創水稻高產之路。“東方魔稻”終掀起世界範圍的“綠色風暴”,為世界消滅飢餓作出巨大貢獻。

袁隆平(1930~2021),江西省德安縣人,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作技術中心主任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農業大學客座教授、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世界華人健康飲食協會榮譽主席、湖南省科協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協副主席。2006年4月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1953年,袁隆平畢業於西南農學院。畢業後,一直從事農業教育及雜交水稻研究。

1960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像往常一樣來到校園外的早稻試驗田觀察,偶然發現了一株特殊的稻子:共有10餘穗,每穗有160~170粒。第二年,他適時將這獨特的種子播到試驗田裏,結果分離變異現象十分嚴重,原有的優勢沒有發揮出來。面對這一結果,袁隆平馬上想到孟德爾、摩爾根的遺傳理論,頓悟到:那是一株“天然雜交稻”!當時,雜交水稻研究是世界上公認的難題,並且全世界都流傳着“水稻是白花授粉作物,不良基因早已淘汰,既然自交不退化,那麼雜交就沒有優勢”的觀點。但袁隆平並沒有因這些固有的説法而退縮,他堅信雜交優勢是生物界的普遍規律。

從此,袁隆平開始了他的漫長的探索過程。夏季驕陽似火,正是南方水稻的揚花季節。袁隆平頭頂烈日,腳踏爛泥,手拿放大鏡,像獵手搜尋獵物一樣,在安江農校農場的稻田裏尋找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都無所收穫,兩手空空。直到第14天,袁隆平才發現了第一株雄蕊退化的水稻不育株。在九個月時間裏,他前後檢查了14,000餘個稻穗,找到了六株雄性不育株,並對它們的雜交第一代和第二代進行了研究,向世界吹響了“綠色革命”的號角。

1975年,由袁隆平任技術總顧問的雜交水稻試驗田第一次獲得成功,為1976年在全國大面積試種推廣雜交水稻培育了大量的種子。到2000年,全國累計推廣38億畝,增產3600億公斤,並引起世界範圍的關注,三系雜交水稻被譽為“東方魔稻”。

面對接踵而至的榮譽,袁隆平沒有沉醉,依然探索不止。美國學者巴來伯格讚揚道:“袁隆平贏得了中國可貴的時間,他增產的糧食實質上使人口增長率下降了。他在農業科學上的成就打敗了飢餓的威脅是他領導着人們走向豐衣足食的生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