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關於周進的小故事

來源:魅力女性吧 2.11W
儒林外史關於周進的小故事

六十多歲的周進,貧窮寒酸,雖然沒有中秀才,但他很注重讀書人之間的尊卑禮節。凡遇秀才、舉人在場,他依序坐在下首位。這次要被請為作館先生,周進因為有集上新進學(新中秀才)的梅玖在場,他客氣一番,不敢上坐。周進的此番舉動,使人不禁想到了魯迅先生的名作《孔乙己》。

儒林外史關於周進的小故事

元朝末年,諸暨縣的一個村子裏有一個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貧寒,他從小替人放牛,聰明穎悟,勤奮好學,他畫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並且他博覽羣書,才華橫溢。他不願意接交朋友,更不願意求取功名利祿。縣令登門拜訪,他躲避不見朱元璋授他“諮議參軍”的職務,他也不接受,心甘情願的逃往會稽山中,去過隱姓埋名的生活。

明朝立國,推行八股取士制度,王冕不禁感歎:這種以八股文形式取士的制度不僅不會為國家選到真正的人才而且將來的讀書人恐怕也只有這一條榮身之路了,他們因此會把學問、道德、做官、退隱的準則都看得輕了。這是一代文人碰上了厄運!王冕是反對八股取士、自甘清貧的隱士,然而在當時的社會裏,像王冕這樣的人實在太少了。在王冕死後百年的明朝成化年間,文人們所走的是一條醉心於科舉功名的歧路。

明憲宗成化末年,山東兗州府汶上縣有一位教書先生,名叫周進,他為了能夠出人頭地,榮耀鄉里,屢次參加科舉考試,可是60多歲了,卻連秀才也未考上。

一天,他與姐夫來到省城,走進了貢院。他觸景生情,悲痛不已,一頭撞在了號板上,不省人事,被救醒後,滿地打滾,哭得口中鮮血直流。幾個商人見他很是堪憐,於是湊了二百兩銀子替他捐了個監生。他馬上就向眾人磕頭,説:“我周進變驢變馬也要報效!”

不久,周進憑着監生的資格竟考中了舉人。頃刻之間,不是親的也來認親,不是朋友的也來認做朋友,連他教過書的學堂居然也供奉起了“周太老爺”的“長生牌”。過了幾年,他又中了進士,升為御史,被指派為廣東學道。在廣州,周進發現了范進。為了照顧這個54歲的老童生,他把范進的卷子反覆看了三遍,終於發現那是一字一珠的天地間最好的文章,於是將范進取為秀才。過後不久,范進又去應考,中了舉人。

儒林外史關於周進的小故事

周進是個屢次不第的老童生,原本在山東汶上縣裏一個大户人家做家庭教師。可教了三年,他的學生都考中了秀才,他還是沒有一點進步。

青出於藍已經勝於藍,周進當然不能再教這個比自己學歷都高的學生了。正好這時有個“薛家集”的村子,農人們打算集資請一位老師來教孩子讀書,於是周進被人推薦來到這裏。

他出場時是這樣的:“頭戴一頂舊氈帽,身穿元色綢舊直裰,那右邊袖子同後邊坐處都破了腳下一雙舊大紅綢鞋,黑瘦麪皮,花白鬍子。”走入我們視線的周進,不僅衣衫破舊,言語舉止也是拘謹畏縮的,是一個呆板無趣的老腐儒的形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