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眉娘娘和湯王的故事

來源:魅力女性吧 1.13W
黛眉娘娘和湯王的故事

黃河北岸,王屋山下,有個山村叫金言村,遠古時候這裏曾流行一種疾病,叫癩瘡。患病的人,初時在胸口哪裏生出幾個紅斑,接着紅腫、潰爛,流濃水,慢慢結疤成癩瘡,最後由胸口蔓延及全身,直至斷送人的性命。

村上有個樊姓老人專治這種病。老人有一鎏金寶鑽(高品位的硫磺鐵石,俗稱硫磺鬍子),用它在癩瘡出反覆塗抹,瘡疤便會慢慢脱落,直至康復。老人用這種方法治好了很多的癩瘡病人。

一次,老人外出給人治病,回來的路上看到路邊躺着一個姑娘,渾身癩瘡,奄奄待斃。老人看她還有一口氣,不忍心撇下不管,就把她揹回家來,經過精心調製,竟然活了過來,姑娘説:“她從小就被擄進西亳城的湯王宮裏,家在哪裏,父母何方,全然不知。年長之後,因為出落得水靈漂亮,被封為妃子。誰知封妃不就,就生了癩瘡,一病不起,昏迷中被抬出宮門,扔到了荒郊野外,幸虧遇上老者搭救,才撿回一命。老人可憐她,就將她收做自己的乾女兒,起名叫小娥。老人還有兩個親生兒子都已娶妻生子,三世同堂,是全村數得上的康樂之家。

一年之後老人突然得了重病,患的也是癩瘡。原來,老人常年為人治案前病,自身沾染了太多的癩毒,一旦發作,沒法救治,最後竟然把自己的性命跪也搭了進去。

老人臨終前,把兩個兒子和女兒小娥叫到牀前,囑咐説:“我已經80歲了,可稱高壽,自然是要走的。鎏金鑽是咱家的傳家寶,現在傳給你們,你們要用它繼續給鄉親們療災治病,行善積德是為人的本分。”

不料兩個兒子從老人身上得出了另外一種結論,説:“什麼傳家寶,一不能生財,二不能保命,要它何用?”兩人誰也不接,搖搖頭離開了老人。這時女兒小娥看兩個哥哥走了,就跪在父親身邊説:“哥哥們既然不要,就把這鎏金鑽留給我吧。爹爹用它救過多少人,還救過我的性命,我會照着爹爹話做的。

老人親手把鎏金寶鑽交到小娥的手上,頗有感慨地對女兒説:“人可以沒命,但不可以不仁什麼都可以虧,唯有良心不能虧。仁行百里,百里歸心為人只要有仁愛之心,積善行德,人們就不會忘記你。”

果然如老爹説的,他去世的消息一傳出去,方圓百里的羣眾都來為他老人家送行。當老人入土為安之後,大家議論要為他立塊紀念碑。小娥就把老人臨終時説給自己的話告訴了大家,眾人一致同意,在老人的紀念碑上刻了八個大字“仁行百里,百里歸心。”大家都把老人這句話當作金口玉言,在這一帶廣為流傳。老人居住的村子,從此也改了名,叫“金言村”。

其後幾年,小娥謹遵父親的教誨,拿着鎏金寶鑽在遠近村莊行醫。和父親一樣,最後她也因接觸病人太多,身上集毒太深,重新感染了癩瘡,一病不起。哥嫂嫌她太髒,就把她趕出家門。這位善良的姑娘,第二次被扔到了黃河灘上。

小娥昏昏沉沉躺在河邊的沙灘上,迷迷糊糊覺得有位金甲神人來到她身邊,拿來一支柏枝平鋪在地上,又把她的身子移到柏枝上,拖她到黃河邊上,又把柏枝當做渡河筏子,渡小娥到黃河南岸一座無名山下,停在山腳下一個泉池邊的大石板上。金甲神人又拿起柏枝往地上一插,那柏枝渾身一抖,霎那間長成一棵枝繁葉十茂的大柏樹。轉眼,那金甲神人也隱身柏樹之上,不見了蹤影。昏迷的小娥不知沉睡了多長時間,終於醒了過來。

她睜開眼看看,身邊一棵好大好大的柏樹,柏樹上有喜鵲在叫,身下泉池裏有鳥兒在遊,她太高興了!她剛想挪動身子到水邊去淨淨手,洗洗臉,但滿身的癩瘡又讓她鈷心地疼痛,她又痛苦地低下了頭!就在她痛苦地翻動身子的時候,一不小心把鎏金寶鑽掉進了泉池裏。

這是父親留給她行醫濟世的寶貝,怎麼能丟了呢!她強忍着疼痛,蹭起身來,剛要去打撈,一個趔趄跌倒在泉邊,磕破了額頭,鮮血直流小娥不顧疼痛撲進水泉裏,撈到了鎏金寶鑽。誰知那寶鑽染上了自己的血水,竟然在霎那間融化在水裏不見了。頓時一懵,倒在了水裏,昏迷中只覺得渾身奇癢,醒來後就渾身搓抹止癢,幾個時辰後,全身瘡疤竟然褪盡,她的皮膚病全好了!

她渾身一抖擻跳上岸來,臨水一照,只見自己肌膚白淨,面色光亮,只是額頭眉尖上多了一塊黑痣—那是方才在泉邊巖齒上磕破的傷口,經泉水清洗後當即痊癒,只是浸染了溶解在水中的癩痂的顏色,留下了這塊烏黑疤痕。

小娥正在驚異自己的變化,忽然看見一對癩蛤蟆跳進泉水池裏,遊了遭,背上癩痂也全然褪盡,變成了一對青蛙,蹦上岸朝小娥哇哇叫了兩聲,跳進草叢中不見了她高興的正要叫喊,只見又有兩隻癩蛤蟆跳進水裏,照樣遊了一遭,褪盡癩痂,變成了一對金蛙,也蹦上岸朝小娥哇哇叫了兩聲,跳進草叢中不見了。小娥馬上意識到:這泉水融進了自己的血,又融化了鎏金寶鑽,竟成了治療癩瘡病的良藥。

小娥一陣狂喜,不由得仰天高喊:“我的病好了!癩痂病有治了!”隨着她的喊聲,近處村上的人都圍了上來,好奇地問長問短好心的村姑見她水濕的衣裙襤褸不堪,就回家把自己的乾淨衣裙拿來替她換上,原來遍體癩痂,病病歪的骯髒妮子,竟然一下變成了一個光彩照人的漂亮村姑!

小娥向大家講述了自己的經歷,村上也有不少患上癩痂病的人,果然用泉水一擦洗全都好了。消息傳到了黃河北岸,凡是身上患癩痂的病人,都爭先恐後來到這大柏樹底下治病。為確保泉水的療效,小娥姑娘還經常割破自己的手指,把鮮血滴進泉水裏。很快黃河南北方圓百里之內為患多年的癩痴病絕跡了,大柏樹旁邊那個本來就沒有名字的小山村,人們從此就叫它“柏裏泉”。不惜獻血,整日忙着為患者擦洗治病的小娥,因此也成了這一方名人。

小娥的故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傳到了西亳城裏的湯王那裏。

當時正是夏朝末年,桀王當政。他荒淫無道,橫徵暴斂,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西亳城裏的湯王,正在招賢納士,積蓄力量,準備推翻無道昏君夏桀王。當他聽説黃河對岸,有一位仁義姑娘為百姓獻血治病,深得百姓愛戴,就不辭辛苦,親自過河前來拜訪,他根本就沒有想到,這姑娘原本就是他宮裏拋棄的妃子。

當他看到這位村姑長髮披肩,玉面紅脣,肌膚光滑如玉,身材楚楚動人,特別是杏眼濃眉間那塊黑痣,不知是哪來的魅力,格外地令人惹眼撓心,不禁動了心思:這樣德才兼備的美人,如果請回宮去,封為王妃,輔佐自己成就大業,豈不是大好之事。他情急口快,照直對姑娘講了個明白“聽説姑娘能仁行百里,百里歸心為王要請你進宮,輔佐我推行仁政,成就王業何如?”

誰知姑娘沒有領情,一口回絕了他,説道:“仁行百里,百里歸心,是我老爹的教誨。民女鄙陋,不過也仁行柏裏,在這小小柏裏村有點薄名,豈敢貪心。”

湯王沒想到一個小小的村姑,竟敢違抗王命,就想動動王威,説道為王固請,奈何?”小娥道:“強人所難,還算是仁君嗎!”

湯王一時口噎,漲紅了臉。小娥接着道:“大王志大業大,若有仁愛之心,定然能仁行千里,千里歸心仁行天下,天下歸心,敢望大王以成就天下大業為重。”

湯王聽罷甚為感動,説“謹記姑娘金口玉言:仁行天下,天下歸心。今日暫別,後會有期。

湯王走了。他回到西亳城,隨從中有人認出了小娥的身份,稟明湯王。湯王愧歡不已,決心成就大業之後,當面認錯,把小娥迎回宮中。以後幾年間、他廣行仁政,勵志為民,團結大眾,終於推了夏桀的殘暴統治,定都西亳,建立了商王朝。

湯王立國以後,一心要迎小娥回宮。遂擇定吉日帶領一班近臣西行至黃河岸邊那座無名山下。為了表現自己悔過的誠心,把所有近臣留在無名山外,自己一人進了柏裏村,見到小娥,説先前趕她出宮,自己雖然不知道,但那也是王宮裏的不仁不義錯在自己,現在要迎接她回宮,彌補自己的過失。

不料小娥再一次謝絕了湯王的要求,説:“過去的妃子已經死了,再不會有活回來的可能,回宮的事再莫提了。現在大王已擁有天下,威加西海,民女只願大王仁心不改,善待百姓,民女也就自然領受到大王的恩澤。”

湯王不甘心,回頭指着身後的大山發誓説:“你就是這座大山,我也要把你背進宮去!”

小娥為打破面對面的僵局,只好推脱説:“感謝大王的盛情,請寬我三日,容民女與柏裏村父老鄉親作別如何?”

湯王説:“王妃成名在柏裏,與鄉親告別乃是情理中之事,為王答應你,三日後我定來迎你。”説罷出山,同一起來的大臣商量三日後如何迎親的事去了。

哪知三日後,當湯王帶領一班朝臣來到柏裏村,卻不見了小娥。問及村民,回答説:當日清晨,小娥告別鄉親,上了這村後的無名山。

湯王趕忙帶領大臣到了無名山頂,只見旭日東昇,朝霞滿天,雲蒸霞蔚,氣象萬千,宛然是到了天國仙鄉。湯王沒見到那位杏眼黛眉的小娥姑娘,就朝着無邊的雲海大聲呼叫:“黛眉娘娘,朕接你來了!朕説過:你就是這座大山,我也要把你背進宮去的。”

湯王的呼喊聲繞着山巒迴盪,只不見小娥的身影,就在眾臣翹首期盼之際,雲海中突然傳來小娥的聲音:“大愛無疆,仁者無敵。大王且無以小娥為念,你的事業在你的天下子民。”小娥終於沒有跟湯王進宮去,從此也沒有再在人間現身,她融進了這座大山,和這座大山同生共存了。這座巍的無名山,也從此有了名字,就叫:黛眉山。湯王沒有把小娥接回王宮卻在黛眉山東麓的山腰間,留下了“湯王背山”的身影。人們指着這“石人背山”的象形石,世世代代演繹着湯王和民女樊小娥的動人故事。後來,也不知道是哪朝哪代,這黛眉山上就有了那座“黛眉聖母,母儀天下”的巍峨神廟—黛眉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