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絕命詩全文

來源:魅力女性吧 1.21W
袁枚絕命詩全文

《絕命詞》

清代 : 袁枚

賦性生來本野流,手提竹杖過通州。

飯籃向曉迎殘月,歌板臨風唱晚秋。

兩腳踢翻塵世路,一肩擔盡古今愁。

如今不受嗟來食,村犬何須吠不休。

《絕命詞》的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天性生來本野外流動,手提竹杖超過通州。

飯籃子向曉迎接殘月,歌板迎風高唱晚秋。

兩隻腳踢翻塵世路,一肩擔盡古今愁。

如今不受嗟來之食吃,狗為什麼要叫不停村。

袁枚這首詩,下筆犀利,借諷刺村犬,鞭撻了那些置人民生死於不顧的貪官污吏,借狗喻人,寓意深刻。從寫法上看,對仗工穩,語調激憤,形象鮮明,既寫出了詩人窮愁潦倒的處境,又表現出了他憤世嫉俗的情態。因為,正是這黑暗的社會,逼着詩人袁枚走上了絕路,寫下了這首《絕命詩》,也寫出了他內心的不平之氣。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

袁枚為文自成一家,與紀曉嵐齊名,時稱“南袁北紀”。

袁枚少有才名,擅長詩文。乾隆七年(1742)外調做官,曾任沭陽、江寧、上元等地知縣,推行法制,不避權貴,頗有政績,很得當時總督尹繼善的賞識。乾隆八至十年(1743-1745)任沭陽知縣時,正是所謂“乾隆盛世”,但在沭陽民間,卻是萬户蕭疏、悍吏橫行的現實。一個沭陽縣,竟有“飢口三十萬,餓斃者不計其數”。袁枚面對這“路有餓殍、哀鴻四野”的慘狀,拿起蘸着血淚的筆抒發感慨:“百死猶可忍,餓死苦不速,野狗銜髏髑,骨瘦亦無肉,自恨作父母,不願生耳目。”他以犀利的筆觸,對那些“苛政猛於虎,悍吏虐於蝗”置人民生死於不顧的貪官污吏,進行無情的撻伐。

他要“紓國更紓民,終為百姓福”。因此到任不久,就開倉賑災,減免賦税,率民治水,築有名的六塘子堰。採取多種抗災措施,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較快地取得了成效。他還嚴厲管束家屬、下屬、衙役,不準擾民害民。在訟獄處理上,據史載,他“為政,終日坐堂”,凡“吏民百事,有小訟獄立判無稽留”,大案也從速結案,加上治理有方,社會秩序較前穩定。他與耕夫、蠶婦、工匠、商販、書生皆有交往,不但關心農事百業,還躋身市場,“關心米價問江東”,心繫民生。在封建時代,由於階級的侷限性,袁枚能做到這樣,已是難能可貴的了,百姓皆稱他為“大好官”。袁枚由於為人正直,厭惡官場傾軋。

三十三歲父親亡故,辭官養母,在江寧(南京)購置隋氏廢園,改名“隨園”,築室定居,世稱隨園先生。好友錢寶意作詩頌讚他:“過江不愧真名士,退院其如未老僧領取十年卿相後,幅巾野服始相應。”他在隨園過了近50年的閒適生活,袁枚晚年遊歷南方諸名山,與詩友交往。生平喜稱人善、獎掖士類,提倡婦女文學,廣收女弟子,為當時詩壇所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