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妖譜妖怪出處

來源:魅力女性吧 1.67W
百妖譜妖怪出處

《百妖譜》中所有妖的名字都是“雙字”,念起來很有中國古文的意藴。究其來源,雖然出處多樣,但總歸和傳統文化相關。

名字有源於古代經典名著的。比如“化蛇”就出自《山海經》。《山海經·中山經卷》中有這樣一段描述:“其中多化蛇,其狀如人面而豺身,帛翠幣蛇行,其音如叱呼,見其邑大水。”“慶忌”則來自《管子·水地》篇:“水之不絕者生慶忌。慶忌者,其狀若人,其長四寸,衣黃衣,冠黃冠,戴黃蓋,乘小馬,好疾馳。”“蜉蝣”在《詩經》中專門有一首名叫《曹風·蜉蝣》的詩來描寫,借這種朝生暮死的小蟲比喻生命短暫、光陰易逝。

也有一些妖名是作者借用其他現成詞彙轉義而成的。比如“照海”,它是人體的一個穴位名。“拈花”,是一個佛學中的用詞。而“應聲”則是一個從古沿用至今的漢語詞彙,意思是隨着聲音。當然,還有一些作者自造的妖名。比如“媪姬”,媪就是老婦人的意思,一般作媪婦等詞彙使用,但是媪姬一詞卻是幾乎看不到的,是作者把“媪”字跟中國古代對婦女美稱的“姬”字拼在一起形成的新表達。

因為名字出處的不同,《百妖譜》中這些妖本身所承載的意義也不同。大體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再現典籍中的本義。比如“漱金”,有記載稱它是昆明國進獻給魏明帝的禮物,喂其珍珠或者龜腦就可以吐金屑,因為鳥性畏寒,所以被稱為“闢寒金”。這和影片中所描寫的幾無差別,歷史時代也對得上。甚至在《百妖譜·漱金篇》的末尾出現的龜腦可延漱金鳥壽命的説法,也不是隨意而説的,可見作品文本之考究。

第二類是創新典籍中的原義。“媪姬”中的“媪”本來是老婦的意思,現在被賦予了“食亡者,能斷人死時,得成人形者皆女體,貌秀美,不祥物也”的新概念。“照海”也被賦予了“生於深海,能照生路,成人形後迅捷如鬼魅,善尋逃路,追之不得,若自碎成粉,不論生死,但凡肉身仍在,食之,可歸初”的新定義。基於詞彙原意牽引出創新含義,足見作者之想象力和創造力。

第三類是人的某種特殊情緒的轉義。所謂“心生妖念”,很多妖的來源實際上是人的某種心理或情緒。比如“應聲”這種妖,就來源於人們過於看重別人的態度而最終無法自拔、只能受其左右的情緒。“拈花”則來源於人們的悔恨之心,因走不出某件後悔事而孕育出了這個伴隨左右的妖怪。事實上,這種情緒生妖的意象在很多日本動畫片中也有表現,比如《妖怪手錶》中很多妖怪就因人類的負面情緒而生。

《百妖譜》中的“妖怪”也有着人一樣的情感。這裏的“妖”,絕不是惡的代表,而更像是具有某些特殊功能的“神奇”。有的能日行千里,有的能救死扶傷,有的能翻雲覆雨。而當它們與人類產生關係,為人類使用這些神奇功能的時候,它們甚至比人還要有人性,因為這些神奇功能的使用往往伴隨着獻祭自身。

《百妖譜》中的大部分妖,都有一種“傻傻的”執着。它們會一直堅守,一直等待,一旦認準了某個人、某件事就不離不棄,永不變心。“慶忌”的堅守承諾,“漱金”的踐行孝義,“灰狐”的知恩圖報,“乖龍”的捨生取義,看《百妖譜》可以説首先就是看妖,妖身上的忠貞和單純反倒是大部分人所不具備的,也是特別讓觀眾感懷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