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從何時開始吃米飯

來源:魅力女性吧 2.21W
人類從何時開始吃米飯

7000年前

説是太米在我國的生長史,可能更悠久,據考查,早在7000年前,我國長江下游的河姆渡遺址中,就發現了存在炭化稻米的證據,也就是説在新石器時代,我國就開始種植水稻了。如果追溯大米的食用記載,甚至可以溯源到嘗百草的神農氏那裏。

有資料顯示,他是“第一位被記載下來敢吃大米的人”,並且他吃的方式還很講究——“石上燔谷”,就是先將石塊燒熱,把稻米直接放在石塊上加熱、做熟,再食用。可見,我們的祖先,很早就已經掌握了水稻種植以及食用大米的生存技術。

中國人對大米的感情,可謂是深厚且複雜。從1973年在浙江餘姚的考古遺蹟來看,世界上最早的種稻人就是長江下游的中國先民了,仔細算來中國人與大米朝夕相伴的歲月已有七千年之久了。

而且中國人可謂是整個地球上最會吃大米的民族,不但“吃大米”的歷史悠久,吃法也是各式各樣的。

即使是物質和生活水平相對匱乏的古代,老祖宗們依舊可以把米飯吃的花樣百出。

一、先 秦

我們中國人吃大米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時期甚至到堯舜禹的上古時期,據《史記.夏本紀》記載:“令益與眾庶稻,可種卑濕”。

而關於米飯的吃法最早的記錄,卻來自先秦。先秦時期生產力並不發達,普通人家多是食用米粥,只有貴族才有會機會吃到米飯,而那時米飯的做法則被稱為”蒸飯“。

直至今日先秦蒸飯的方法,現在很多的地方依然在沿用:”先把米倒在半開的水裏煮沸,等到米半熟以後,再撈出來放在蒸鍋的簞子上蒸熟 。

這種蒸飯方法在當時先秦時代非常流行,《詩經.大雅》中的《泂酌》一詩,開頭就描寫了時人做蒸飯的情形:“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餴饎(fēn chì)。

”意思是,遠遠的取那活水,那兒舀,這兒倒,蒸米飯真是好。

而詩中的“餴”,就是蒸飯的方法。這樣的米蒸成飯後,米粒脹大高起,飯粒之間不粘,一粒是一粒,現代人吃的飯糰,多數是用這樣方法捏出來的。

二、秦 漢

到了秦漢時期,隨着勞動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吃的不再是蒸飯了,而是“乾飯”。

乾飯顧名思義就是一種嗮乾沒有水分的米飯,食用時將乾飯投入湯水中即可,實際上那時所謂的乾飯就是如今的水泡飯。

乾飯易於長期保存、飽腹感強,攜帶和食用都極具方便性是中國最早期的“方便飯”,出行時人們往往都會隨身攜帶作為乾糧,就連部隊行軍打仗也會帶着這樣的乾飯作為行軍糧。

三、魏 晉

到了魏晉時期,人們吃米的種類可謂是百花百出了,可能由於產量少,大家會在米飯中混入各種蔬菜,做成“菜飯”,好像就是咱們現在吃的各種炒飯。

雖然魏晉時期米飯吃法很多,但是由於稻米本身加工困難,依舊不能精細,他們對於大米的加工方法是用温熱水浸泡,再用手搓,直到米發白。

如此淘洗出的米飯,“飯色潔白,無異清流之米”。而淘米水一直都是古代人民重要的美容養生工具。

四、唐 宋

唐宋時期,是我國古代商業經濟發展的高峯期,國泰民安,人們不再打仗,自然把精力投入到了吃喝玩樂當中,隨着人們生活變得日新月異豐富,米飯也變得高端起來。

文學繪畫作品中均可見如蟠桃飯、二紅飯、大骨飯、盤遊飯這樣的高端吃法。

五、清 代

到了清代的大米就已經開始進口了,一直引領潮流的康熙爺就決定進口泰國暹羅大米,但出發點其實是補充我國大米的產量。

如今米飯成了家喻户曉的主食,60%的中國人以大米為主。大米的吃法也多種多樣,可滿足各種不同的口味,但是在我們這樣的大米消費大國,在市場中販賣的高品質大米有多少呢

能吃到真正好米的消費者又有多少在魚龍混雜、真假難分的大米市場中,認準產地和品牌,才能吃到有保障的大米

大米歷史上最早的種稻人是長江下游的中國先民,早在7000年前,我國長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經完全掌握了水稻的種植技術,並把稻米作為主要食糧。 故,人從7000年前就開始吃米飯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