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倒裝語序的好處

來源:魅力女性吧 2.19W
語文倒裝語序的好處

倒裝是將語句中的主語、謂語、賓語、狀語等顛倒順序的一種語法現象,常常具有強調語氣,在古漢語文言文和英語語句中比較常見。

主謂倒置

為了強調謂語,有時將謂語置於主語之前。這僅僅是因為語言表達的需要。

賓語前置

1、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這類賓語前置,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賓語必須是代詞二是必須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詞表示。在這種情況下,代詞賓語要放在動詞之前和否定詞之後。

例如:《碩鼠》:“三歲貫汝,莫我肯顧。”“莫我肯顧”應理解成“莫肯顧我”。

2、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問代詞“誰”、“何”、“奚”、“安”等做賓語時往往放在動詞的前面。

例如:《鴻門宴》:“良問曰:‘大王來何操’”“何操”應理解為“操何”。

3、介詞賓語前置

在現代漢語中,介詞後面跟着賓語,組成介賓結構,用來修飾動詞謂語。在文言文中,介詞賓語往往置與介詞之前,形成一種倒置的現象。

例如:《岳陽樓記》:“噫!微斯人,吾誰與歸”“誰與歸”應理解為“與誰歸”。

4、普通賓語前置(略)

在一般性的賓語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語感。

§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置於動詞或介詞之後,但在一定條件下,賓語會前置,其條件是:

第一、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

如:“沛公安在”(《史記.項羽本記》)

這種類型的句子關鍵是作賓語的疑問代詞(像:誰、何、奚、曷、胡、惡、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如:“餘是以記之,以俟觀人風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説》)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詞,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這類句子有兩點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須有“不”、“未”“毋”、“無”、“莫”等否定詞)二是代詞作賓語。如:“時人莫之許也。”(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正常語序應該是“時人莫許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取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

這時的“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誌,沒有什麼實在意義。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韓愈《師説》)有時,還可以在前置的賓語前加上一個範圍副詞“唯”,構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圖”、“唯命是從”等。

第四、介詞賓語前置的情況除了第一種情況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方位詞、時間詞作賓語時,有時也前置例如:“業文南向坐。”(《史記.項羽本記》)意思是“業文面向南坐。”

§賓語前置相當多見,有幾種情況。一是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提前。

古之人不餘欺也。(不欺餘) (蘇軾《石鐘山記》)。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弗怠之)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一是疑問句中代詞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賓語提前。例如:

大王來何操? (操何) (司馬遷《鴻門宴》)

沛公安在? (在安) (同上)

子何恃而往? (侍何) (彭端淑《為學》)

微斯人,吾誰與歸? (與誰) (范仲淹《岳陽樓記》)

不然,籍何以至此? (以何) (司馬遷《鴻門宴》)

一是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前邊。例如: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讀,不解惑)(韓愈《師説》)

唯利是圖(圖利)

狀語後置

現代漢語中狀語置於謂語之前,若置於位於之後便是補語。但在文言文中,處於補語的成分往往要以狀語來理解。

例如:《鴻門宴》:“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戰河南”即“戰(於)河南”,應理解為“於河南戰”。《促織》:“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應理解為“用手掌覆蓋(蟋蟀)”。

狀語後置最常見一種形式是介詞結構後置。在現代漢語裏,介詞結構常常放在動詞前作狀語,古代漢語裏有則往往置後作補語。例如: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得雙石於潭上。(蘇軾《石鐘山記》)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荀子《勸學》)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韓愈《師説》)

為壇而盟,祭以尉首。(司馬遷《陳涉世家》)

定語後置

所謂的定語後置,就是指在文言中,把修飾限定的詞放在賓語中心語(即中心詞)後面

例如: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列子·愚公移山》)

大閹之亂,紹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張溥《五人墓碑記》)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蘇軾《石鐘山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