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國寶級院士

來源:魅力女性吧 2.09W
四位國寶級院士

袁隆平:他是世界雜交水稻之父,民以食為天,他解決了人們的吃飯問題。袁隆平院士一生都在研究水稻,只是為了讓人們能吃飽,把自己都獻給了稻田。他為了研究高產量的水稻,整天待在稻田裏,觀察水稻的生長,甚至90歲的高齡都還在田裏做科研。袁隆平院士是知名的科研家,當之不愧。

鍾南山:鍾南山為我國的醫療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總是奔赴在醫療隊伍的前線。2003年的非典和2020年的新冠,都能看見他的身影。得知新冠疫情,鍾南山院士快馬加鞭趕往武漢,因為沒有車票,只能在餐桌上休息一會。83歲的高齡,還在奔波,讓國人淚目。他是我們每個人的英雄,值得人們敬佩。

李蘭娟:她在傳染病預防、防控領域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疫情爆發後,她前往一線,不顧自己的安全,一起和工作人員並肩作戰。在抗疫期間,經常不眠不休的工作,長時間帶着防護口罩,勒出的印記讓人心疼。之後,她在疫情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獲得浙江省最高科學技術獎。她把這筆300萬的獎金全部捐出去了,視金錢如糞土,值得我們尊敬。

屠呦呦:屠呦呦發現了青蒿素,解決了醫療方面的一些問題,也是醫學的一大進步。同時她也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中國科學家,對中國乃至全世界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四位國寶級的院士是劉寶鏞、楊偉、張金麟、戚發軔。

這四位院士,對於這次疫情來説,足可用“功德無量”來形容。當國難來臨的時候,這些中國工程院士就是民族的脊樑,百姓的主心骨。

第一位:張金麟

中國船舶動力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一生中獲獎無數。

第二位:戚發軔

中國神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曾經參與了長征系列火箭的設計工作,是“航天18勇士”之一,還主持了從東方一號到東方三號衞星的研製設計工作,一直到執掌神舟飛船的設計工作,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四號,戚發軔精益求精,力求完美,正是其一絲不苟的態度才讓中國的航天進步神速,成功率奇高。戚發軔説過,我們與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還客觀存在着,還要繼續努力

第三位:楊偉

它是中國最年輕的戰機總設計師,1963年生,主持了殲-20的設計工作,讓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服役五代戰鬥機的國家,而楊偉平日裏“拼命三郎”的表現和貢獻更是被中國相關領導層視為寶貴的財富

第四位:劉寶鏞

導彈設計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參與研製了中國第一代液體燃料動力的近程導彈和第一代固體燃料動力的導彈等相關工作,同時也是中國東風-31洲際彈道導彈的總設計師,在東風-31的相關攻關中,他攻克了10多個技術難關,採用新技術的比例達到80%以上,為東風-31的順利服役立下汗馬功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