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體西用思想什麼時候是主流

來源:魅力女性吧 2.53W
中體西用思想什麼時候是主流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19世紀60年代以後洋務派向西方學習的指導思想。

“中學”指以三綱五常為核心的儒家學説,“西學”指近代傳入中國的自然科學和商務、教育、外貿、萬國公法等社會科學。它主張在維護清王朝封建統治的基礎上,採用西方造船炮、修鐵路、開礦山、架電線等自然科學技術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體辦法來挽救統治危機。

1861年(咸豐十一年),馮桂芬在《校邠廬抗議》中説:“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最早揭示了這種思想。以後,談洋務者以各種方式表達過。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4月,南溪贅叟在《萬國公報》上發表《救時策》一文,首次明確表述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概念。次年,禮部尚書孫家鼐《議復開辦京師大學堂折》中再次提出,“自應以中學為主,西學為輔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70-80年代,早期資產階級維新派提出學習西方議會,90年代以後進一步抨擊洋務派學習的思想是捨本求末,希望中國能像西方那樣實行君主立憲。張之洞於是在1898年5月出版了《勸學篇》,對洋務派的指導思想作了全面系統的闡述,重申“舊學為體,新學為用”,反對政治制度的改革,一些外國人如赫德、李提摩太等,從殖民主義者的立場出發,也鼓吹過這種論調。

20世紀初年,清政府推行新政,仍然奉行這一主張。它是封建主義文化和西方資本主義文化結合的產物,對近代中國的政治思想產生過較大影響。在經濟上洋務派在中體西用思想指導下先後建成輪船招商局、江南製造總局、福建船政局等晚清中國第一批大型國有工業企業,這些企業雖然從事商業活動可是管理人員甚至管理體制依然仿效政府,大部分高層管理人員亦官亦商,可謂中體西用之縮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