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崗巖告訴我們的故事是什麼

來源:魅力女性吧 2.04W
花崗巖告訴我們的故事是什麼

人民英雄紀念碑是對革命英雄懷緬與歌頌,代表了中國人民振興中華的不屈精神。所以在選材方面要格外仔細,不僅要堅硬還需要能經受風雨的腐蝕。 相關人員走遍全國,搜尋堅硬的花崗巖。經過建築專家的激烈討論,他們終於選定青島浮山上的花崗巖為原材料。

而且青島發展很快,如果將花崗巖運送到北京的話也比較便捷。經過多方探討,1953年,青島浮山花崗巖的開採也提上了日程。 經過工人們三個月夜以繼日的開採工作,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開採出一塊重達300噸的花崗巖。

雖然這個巨大的花崗巖確實是雄偉壯觀,可是當時的交通條件還不足以運送這樣巨大的貨物。 所以專家們要求對300噸的花崗巖進行打磨,讓其變得小巧一些,才能方便運輸。

第一次打磨這塊花崗巖打磨掉20噸,仍然超過了運輸的最高限制。於是進行了第二次打磨,這一次工人們狠狠心、咬咬牙,打磨掉150噸。 經過兩次成功的“減肥”,這塊花崗巖只有130噸的重量了。

因為是從浮山取的花崗巖,並且原地打磨。現在打磨問題完成了,工人們還面臨另一個困難,那就是運輸,怎樣把重達139噸的花崗巖從浮山運送到15公里之外的青島火車站

以前哪有吊車,起重機所以工人們只能依靠最古老的運輸方法――滾輪運輸,這個方法雖然慢,但也是當時最有效最省力的方法了。就是在花崗巖的下面墊一層松木,用松木做輪子,再在松木之上加一層鋼管,隨後在鋼管上再加一層木頭。

就這樣那塊滿載人們希望的花崗巖,就這樣踏上征程。為了使它儘快到達北京,青島市政府專門開闢了一條新路。 130噸的花崗巖在社會各界與工人的努力下,終於踏上了征程,經過一個多月的運輸,它終於到了青島火車站,在運往北京的征程上邁進了一大步,彷彿勝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可是令人想不到的是它還面臨着一個難題,那就是青島車站的平板車只能載重60噸,而且全國範圍內也沒有能載重一百多噸的平板車。

中國沒有辦法,不能讓這偉大的作品毀在運輸問題上,出於無奈就只能求助蘇聯了,經過雙方協商,蘇聯終於決定送一輛平板車來幫助中國。幾經波折,代表兩國友好關係的平板車終於到了青島市,可是他的載重只能有90噸。

專家沒有辦法,只能對花崗巖進行第三次打磨,這次打磨後花崗巖只剩下94噸。花崗巖幾經波折終於到達了北京。到北京之後,人們才對紀念碑進行雕刻和細節修飾。 所有工程結束後,人民英雄紀念碑只有60噸了。

“三個永垂不朽”是人民英雄不朽的精神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這是刻在紀念碑背面的銘文,是由主席起草的。那些知道名字與不知道名字的英雄,他們為了捍衞和平,為了拯救正義,為了不讓更多的百姓繼續在戰爭的火海中,他們頭也不回地踏上了征途,他們將青春與生命獻給了國家與人民。

英雄們也有自己的家庭與家人,上有老下有小需要他們來照顧,但是他們毅然決然,他們沒有退縮,他們捨棄小家顧及大家,他們心中有百姓。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是對人民英雄們最好的寫照,如今的我們生活在一個衣食無憂、和平幸福的年代,我們應當珍惜擁有的幸福,因為這是用無數英雄的性命換來的,我們要銘記那段歷史,更應傳承英雄們的精神。他們雖已犧牲,但其精神永流傳。

花崗石是大陸中分佈最廣的巖石之一,在不同的地質時期不同構造單元都有花崗巖的分佈。

不同的花崗巖種類有不同的紋理和質地,這也讓花崗石的種類更具有廣泛性。也因為如此,從極其久遠的過去開始,花崗石就一直伴隨着人類社會成長,成為人類最早發現和利用的天然巖石之一。

在世界各地旅行時,若你仔細觀察,你能在許多古代遺蹟上發現花崗石的身影,如古埃及人建造的金字塔、古希臘人建造的神廟、古印度人建造的寺廟佛窟、古羅馬人建造的鬥獸場等。

(古羅馬鬥獸場)

中國對石材資源的記載可以追溯到產生於公元前473年至公元前221年之間的《山海經》。但若是對花崗石的開發利用,還可以追溯到距今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

在山西懷仁鵝毛口石器製作場遺址和廣東南海西樵山。人們發現遠古時期的人們已經開始通過在河谷谷坡上開採裸露的花崗石來製作石器在遼寧海城析木鎮,人們發現一處用巨石壘砌的大棚建築,這是新石器時代晚期人們利用花崗石的最佳例證。

(析木石棚)

步入文明時代,我們可以在西安碑林看到公元424年的花崗石石雕馬,還可以在赤峯郊區看到用大量花崗石壘砌的秦漢古長城。公元一世紀開始的古代遺址,無論是兩漢時期的陵墓建築,還是魏晉時期的石窟造像,還是隋唐時期的陵墓石雕,我們都可以見到大量花崗石的痕跡。

(大夏石馬)

到了唐宋,人們開發和利用花崗石已經很普遍,起初,石料開採的工具主要沿用大錘、打炮眼、鑿刀、簪子開鑿等手工工具,開發方式主要是小型手工露天開採法,後來經過實踐探索,人們已經學會使用鋼釺、鐵錘、鑿子等現在許多小工廠依然大量使用的手工具。

到了南宋,火藥爆炸採石法的普及,使得石材開採量迅速增加。在人們的努力下,一個個偉大工程拔地而起。

例如福建泉州的開元寺塔,高48米的石塔便是完全由花崗石建造的,聞名天下的洛陽橋、安平橋等,也都是取材自當地的花崗石。大抵上,從那時候起,在宮殿、陵墓、橋樑、園林、王府等建築中,花崗石便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建築材料了。

(泉州安平橋)

清朝時期是石材業開採方法的發明起。花崗石開採逐漸開始採用人工鑿巖爆破、吹柴火切割法(這種方法一直沿用到新中國成立)。這些開採法比火藥開採法有了一定規格,開採出的石材荒料一般有0.5-2立方米。但由於開採技術的不成熟,使得成材率比較低下。

民國時期,由於社會政治局勢極其不穩定,全國石材業基本處於停滯狀

《花崗巖》的故事:南京中山陵是由花崗巖鋪墊成361級台階,最高層是躺着的是由花崗石雕刻而成的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的雕塑。一天,台階們不高興了,一起對孫中山的雕塑説:你和我們一樣,都是來自於同一座山的兄弟,人們為什麼踩着我們的肩膀來對你頂禮膜拜太不公平了。雕塑微微一笑説:因為你們只受了四刀之苦,而我卻經受了千刀萬剮。同學們,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所走的路。不經歷風雨,怎麼能見彩虹。也許我們今天有各種各樣的困難,只要我們有一顆追求向上的心,明天一定會美好的。請把這些困難當作我們成長的財富吧!也許今後我們會感謝讓我們歷經磨練的這些困難。讓我們一起感謝老天給我們饋贈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