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恣的古義有哪些

來源:魅力女性吧 3.08W
文言文中恣的古義有哪些

(形聲。從心,次聲。本義:放縱)

同本義

恣,縱也。——《説文》

所以禁民使不得自恣也。——《淮南書》。注:“放也。”

遙蕩恣睢。——《莊子•大宗師》。李注:“自得貌。”

無正而恣睢。——《荀子•解蔽》

而無道者之恣行。——《呂氏春秋•禁塞》

縱情性,安恣睢禽獸之行。——《荀子•非十二子》

有無下而不恣睢。——《史記•李斯傳》

人生老大須恣意,看君解作一身事。——高適《賦得還山吟送沈四山人》

恃恩自恣。——宋• 王讜《唐語林•雅量》

聽任任憑

恣君之所使。——《戰國策•趙策》

猶金之在爐,恣冶之所以鑄。——《管子•任法》

且亂軍餘黨,恣為暴虐。——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

更迭

恣,代也。——《方言》

〈副〉

1、 肆意盡情

過秦、 漢之故都,恣觀 終南、 嵩、 華之高。—— 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

恣:

①放縱無拘束。柳宗元《童區寄傳》:“漢官因以為己利,苟得僮,恣所為不問。”

②聽任任憑。《觸龍説趙太后》:“恣君之所使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