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可殺不可辱典故

來源:魅力女性吧 1.83W
士可殺不可辱典故

出處:《禮記·儒行》:“儒者可親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殺而不可辱也。”

譯文:“ 儒者可以親近但是不可以威脅,可以接近卻不可逼迫,可以殺害而不可侮辱。他們的日常生活不奢侈,飲食不豐美。對他們的過失可以委婉地批評,卻不可當面指責。他們的剛毅就是如此。”

‘’士可殺不可辱‘’的出自於《禮記·儒行》,原文是“儒者可親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殺而不可辱也。”

它的典故是廣州都督裴伷先獲罪下獄的故事。這個故事講的是裴伷先獲罪下獄,唐玄宗不知如何處理,宰相張嘉貞提議打板子,而另一名宰相張説卻認為“士可殺不可辱”,不應該再加侮辱他。

意謂對讀書人可以親近他卻不可以脅迫他,可以殺他的頭卻不可以凌辱他。後常以“士可殺不可辱”形容士大夫寧死不屈的氣節。《明史.王鏊傳》:“鏊謂瑾曰:‘士可殺,不可辱。今辱且殺之,吾尚何顏居此’。”語出《禮記·儒行》:“儒者可親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殺而不可辱也。”

儒者的剛毅是吃軟不吃硬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可以,你胡攪蠻纏、要挾威迫卻行不通,寧可去死,也不願受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