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來源:魅力女性吧 9.96K
八股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唐朝,八股文的形式,最早可溯源於唐朝的“帖括”。所謂“帖括”,就是概括地默寫某一種經書的註解。唐代雖以詩、賦取士,但並未完全廢除讀“經”。

八股文也稱制義、制藝、時文、八比文。而所謂的股,有對偶的意思。八股文有一套相對固定的寫作格式,其題目取自四書五經,以四書命題佔多數。文章論述的內容要根據朱熹的《四書章句集註》等書而展開,不能隨意發揮。

每篇開始以兩句點破題意,稱為“破題”。然後承接破題而進行闡發,稱為“承題”,接着轉入“起講”,即開始議論。後再為“入手”,意為起講後的入手之處。以下再分為起股(也稱起比,提比)、中股(也稱中比)、後股(也稱後比)、束股(也稱束比)四部分。

末尾又有數十字或百餘字的總結性文字,也稱大結。從起股到束股,每組都有兩排排比對偶的文字,共為八股,所以稱為八股文。

八股文的主要文義在於詮釋經書的義理,並要求據題立論,所以很少有作者自由闡發的空間,而它的重要體裁特徵便是對偶性。

八股文是明清考試製度所規定的一種特殊文體。明清時“科舉”考試時寫的八股文對內容有諸多限制,觀點必須與“朱聖人”朱熹相同,極大地制約了豐富內容的出現。若有與之不同的觀點則無法通過考試。

文章的每個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裏面,連字數都有一定的限制,尤其是起股、中股、後股、束股的部分要求嚴格對仗,類似於駢文,書寫難度甚高。

三級考試:府試考諸生,俗名“秀才”,只考《四書》八股文。鄉試(即在本省考)考舉人,首場考八股文。

會試(在北京考、包括禮部貢院考及殿試)考進士,首場也考八股文。除殿試而外,府、省、京城三級由小考到中進士考試都是以八股文為主。

因為首場作八股文,試官評閲取中取不中,全看首場,首場不入試官眼。二場、三場所寫的論、判、案等看也不看了。所以八股文是唯一的考場文字,能否考中,全看學子寫八股文的功力如何了。因此,兵部侍郎舒赫德給皇帝上奏摺,建議廢除八股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