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為什麼要奪嫡

來源:魅力女性吧 1.32W
九子為什麼要奪嫡

九子奪嫡是發生在康熙晚年,主要圍繞爭奪皇位繼承人而發生的重要事件,原因主要是康熙在位時間較長,兒子眾多,大阿哥都五十多了,太子儲位長達37年,又兩次被廢,惹得諸多皇子對皇位蠢蠢欲動,其中實力較強的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等實力較強的,在兩次被廢的太子二阿哥之後,展開了爭奪王位的殘酷鬥爭。

清朝之所以在康熙時期出現了九子奪嫡事件,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康熙生下的兒子比較多,而且大多比較優秀

二是太子胤礽有瑕疵,以及後來直接被廢,太子之位空缺

三是清王朝不太注重嫡長子繼承製度。

一、康熙時期,之所以發生“九子奪嫡”,首要原因就是清王朝“立賢不立長”

一直以來,我國的封建王朝都遵循的是“嫡長子繼承製”,這樣做的缺點固然很多,但唯一的一點好處就是一旦確定了皇長子,其餘皇子也就只有默認的份,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維持政權的穩定,而且也是幾千年來為人所承認的。儘管歷史上有那麼些少數通過不正當手段當上皇位的皇帝,但這畢竟是少數,嫡長子繼承製還是主流。

然而,到了清朝以後,“嫡長子繼承製”基本上已經變成了“立賢不立長”。比如順治不是皇太極的長子,康熙也是順治第三子,雍正是第四子,乾隆是第四子,咸豐也是第四子等等這些,都表明“嫡長子繼承製”已經在清朝失去了作用。

這也就導致了在清朝前中期,權力交接時一直是極不穩定的。到了康熙時期,由於康熙皇子眾多,很多有能力的皇子便脱穎而出,比較著名的幾個就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九子奪嫡”中的那九個兒子。我們經常説“人的貪慾是無限的”,是的,作為王爺的那些皇子們,在康熙兩次廢除了胤礽的太子之位而又遲遲沒選繼承人時,他們覺得他們都有機會當上皇帝,因此便拼了命地在康熙身邊表現。

所以,康熙朝之所以發生“九子奪嫡”,一個重要因素是“立賢不立長”制度所導致。

二、在清朝當王爺遠遠不像之前的明朝那麼舒服,所以康熙的幾個兒子會拼了命地爭奪皇儲之位

一直以來,我們以為王爺的生活像電視劇演的那樣,無憂無慮,除了怕皇帝之外,想幹啥就幹啥。但事實上,歷史上當王爺最舒服的王朝當屬明朝莫屬,走的時候給你一塊封地,並且還有大量的錢財,而且封地內的税收大多時候歸他們自己支配。但有一點,就是沒有皇帝的召見不能隨便進京。所以,在明朝當王爺還是比較舒服的。

但是,在清朝當王爺可就沒有明朝那麼舒服了,因為清朝對待宗室的態度極為苛刻。在對待宗室問題上,清朝的王爺們可就比較委屈了,因為他們一點犯一點小錯,面臨的處罰就很嚴重了,罰俸申飭都是常有的事,更嚴重點就是我們常常看到的降爵、奪爵乃至圈進等。再者,清朝的皇子可沒有明朝皇子那麼自由,沒有皇帝的命令,他們是不允許離開京城半步的,雖然他們都掌握實權,但常常在皇帝眼皮底下行事,壓力可想而知。

而要改變這種情況,只有登上權力的寶座。而在康熙年間,因為皇儲之位的種種不穩定性為康熙的兒子提供了契機,所以才會發生“九子奪嫡”之事。並不是他們不想當王爺,而是清王朝對王爺的限制太多了。

三、跟康熙的縱容有關

在康熙年輕的時候,他最愛的皇后赫舍里氏便去世了,因為對赫舍裏的偏愛,康熙便立年幼的胤礽為皇太子。然而,在漫長的太子生涯中,胤礽難免會犯一些錯誤,最終導致他的太子之位兩次被廢。而在第二次被廢之後,康熙便再也沒有提立太子的之事,也就是從這時候起,康熙的幾個兒子便開始覬覦太子之位了,他們都覺得以他們的能力,都有可能當上皇帝。

因此,為了壯大他們的實力以及獲得康熙的好感與欣賞,他們一方面揹着康熙拉幫結派,結黨營私,比如八阿哥這方面就做得很好,還獲得了賢王的“美名”,而康熙作為皇上,對兒子們拉幫結派的行為又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無疑助長了他兒子們奪嫡的決心。

康熙時期之所以發生“九子奪嫡”,跟清朝獨特的“立賢不立長”制度是分不開的,但最重要的原因則是康熙的縱容,基本上可以説是康熙一手推動了“九子奪嫡”的發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