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詩人有哪些

來源:魅力女性吧 9.25K
哲理詩人有哪些

哲理詩人魯米的全名莫拉維·賈拉魯丁·魯米。當時的土耳其人,隸屬東羅馬帝國。魯米的意思就是來自東羅馬帝國。他的出生地是在巴爾赫(位於今阿富汗境內),所以他還有一個名字叫巴爾希,塔吉克人,但魯米這個名字更為常用。他原名叫穆罕默德·賈拉魯丁則是他的稱號,意思是宗教聖人,後來他也被尊稱為莫拉維,意思是大師、長老。

他是“屬於整個人類的偉大的人文主義者、哲學家和詩人”,他的作品於十九世紀始被引介到西方世界,作品英譯本銷量達50萬冊,成為新時代的暢銷書,2007年,為了紀念魯米誕辰800週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那一年定為“國際魯米年”。

哲理詩人有哪些

詩人:

泰戈爾、普希金、雪萊、拜倫、濟慈、裴多菲、歌德

哲學家: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黑格爾、狄德羅、笛卡爾、馬克思

既是詩人又是哲學家:詩人大部分也都是哲學家……

例如帕斯卡爾:渴望無限 引子:那一雙憂鬱和深思的眼睛 一、生命之旅 二、人的悖論 三、無限的探求 四、風格和創始性

2、諾瓦利斯:尋找夢中的藍花 一、信仰與愛 二、魔化唯心主義 三、宗教與詩

3、施萊格爾:詩與哲學的綜合 一、浪漫詩 二、包羅萬象的詩 三、“反諷”説 四、沒有體系的體系 五、“小説”與《路琴德》 六、自然詩 七、新神話與象徵

4、克爾凱戈爾:我像一棵孤獨的樅樹 一、做一把叉子 二、我把一切歸之於父親 三、沒有女人,男人會是什麼? 四、柏林是惟一值得去的地方 五、你必須去選擇 六、自由的再現 七、人生是超越邏輯的 八、宗教是人的絕對任務 九、“大限之年”和殉教者

哲理詩人有哪些

10名 宋朝王安石《登飛來峯》

飛來峯上千尋塔

聞説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此詩作者王安石借登高之機抒發遠望感受,此詩寓意“站得高才能望得遠”之哲理,和王之渙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有異曲同工之妙。

此詩藴含一個政治變革家撥雲見日、高瞻遠矚的思想境界和豪邁氣概,滿含蓬勃生機,表達了詩人不畏艱難困苦,對前途和未來充滿信心和期待的情感。

第9名 宋朝朱熹《觀書有感其二》

昨夜江邊春水生

艨艟鉅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朱熹的《觀書有感》共兩首,這是第二首,此詩通過自然現象來講述道理,藉助鉅艦無人能推動卻能自由航行在水中,説明要尊重事物客觀規律,要善於“借力打力”、“借用外物之力”,而不能硬闖蠻幹,不能低着頭一根筋走到黑。

全詩寓哲理於生動形象比喻之中,不墮理障,富於理趣,令人很是信服。

第8名 蘇軾《觀潮》

廬山煙雨浙江潮

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

廬山煙雨浙江潮。

這首詩很特別,首句和尾句一模一樣,也只有這種特殊形式,才能表達出作者想要表達的寓意。

蘇軾非常善於觀察和思考。此詩貼近現實生活,以自身所思、所感説事。廬山煙雨和錢塘江大潮,未見到之前感覺是如此高大上,連夢裏都想去看一下,但真正有機會看到了,感覺也不過如此而已。

此詩很有哲理性,寓意“百聞不如一見,見面不如聞名”,類似於“僕人眼裏無英雄”。很多事物、人物沒見到之前認為很了不得,但真見了感覺也不過如此。我們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有類似的親身經歷,所以此詩很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第7名 宋朝夏元鼎《絕句》

崆峒訪道至湘湖

萬卷詩書看轉愚。

踏破鐵鞋無覓處

得來全不費工夫。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這兩句太有名了,此詩哲理性類似於“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此詩貼近生活,極能引起讀者共鳴。一是寓意用心去做一件事,或找一個人,或找一件物,雖歷盡千辛萬苦,終不能成功,但當放下不去做或不去找時,反而很容易辦成。二是比喻治學,開始時往往很艱難,等功夫、火候到了家,便水到渠成,豁然開朗,知識自然掌握。

第6名 宋朝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古人學問無遺力

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

此詩説明兩個道理,一是做事、做學問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付出艱辛和努力二是不能紙上談兵,理論來源於實踐,暗含“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之意。

通過此詩既能看到陸游對後代子孫的關愛和殷切期望之情,又能看到他的智慧,此詩滿滿的全是真理。

第5名 宋朝盧梅坡《雪梅》

梅雪爭春未肯降

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這首詩也很出名,寓意“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類似的文學作品很多,我記得小學時就學過《駱駝與羊》的故事,駱駝能吃到高處的樹葉,但爬不過牆洞山羊能爬過牆洞,但吃不到高處的樹葉,所以高有高的好處,矮有矮的好處。這篇課文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至今記憶深刻。

第4名 唐朝白居易《放言》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這首詩還是很有智慧的,尤其出現在唐朝,很不容易。

此詩除了藴含“實踐檢驗真知“外,還寓意“時間會檢驗一切”。作者通過周公和王莽一正一反兩個例子,告訴人們看待人和事物不能片面,不要光看眼下,要通過時間、通過實踐去證明和檢驗,否則很容易看走眼,得出片面或錯誤結論。

第3名 宋朝朱熹《觀書有感其一》

半畝方塘一鑑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這首詩主要講學習之理,講的是要不斷的接受新鮮事物和新鮮知識,這樣才能不斷保持生機和活力。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很形象和生動,幾百年來深得人們的讚許,多次被引用,可見作者之智慧。

第2名 唐朝王之渙《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這首詩寓意“站得高看得遠”,類似於“高屋建瓴”。現代人經常説的一句話就是“所站的高度決定了一個人的眼界”,我們做事情、看待事物要站在更高的層面,這樣就能看透事物的本質。

“更上一層樓”現在已有了更多的寓意,經常被老師、領導等拿來鼓勵學生或下屬,這句話在各類評語中出現的概率頗高。

第一名 宋朝蘇軾《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峯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首詩寓意“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作者登山能想到這一層哲理,並通過精彩的詩句表達出來,哲理和詩意配合得天衣無縫,實在令人佩服,難怪此詩能夠流傳千古。

為什麼此詩能排名哲理詩首位因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個比喻太形象了,渾然天成。而且“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極其常見,甚至説人人都在其中,天天都在其中,時時都在其中

以上這些哲理詩首首經典,既有詩意又富有哲理,令人歎為觀止。這些詩、哲理都是古人智慧的結晶,都是詩人留給後人寶貴的精神財富,需要我們繼承和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