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歲的別稱

來源:魅力女性吧 3.04W
四十歲的別稱

40歲的雅稱是不惑之年。

不惑之年,漢語成語,拼音是bù huò zhī nián,意思是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因此以“不惑之年”作為40歲的代稱。

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説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例如:垂髫(tiá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髮)。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一般來説古人稱四十歲的男人為"不惑",代表這個男子以及是遇事能明辨是非不疑不惑的年紀古人稱四十歲的女人為"徐娘",代指這個女人處於豐腴成熟走向暮春的年紀。一些地位不高的女子還會自稱為"珠黃",有嘲諷自己老了不中用的意思。

古人對每個年齡段的男女稱呼都是不同的。古人稱未滿週歲孩童為"襁褓",稱2至3歲的孩童為孩提,十歲以下的兒童為"黃口小兒"。古人對男子的稱呼會根據年紀改變,"總角"指的是八至十三歲的少年,"舞勺"指的是十三至十五歲的少年,"束髮"指的是十五至二十歲的未成年男子,"弱冠"指的是二十歲的成年男子,"而立"指的是三十歲的成年男子,"知天命"指的是五十歲的男子,"花甲"指的是六十歲的男子,"古稀"指的是七十歲的老人。

古人對女子的稱呼也會根據年紀的變化而改變,古人對七歲的女孩稱呼為"髫年"。稱十二、十三歲的女孩為"金釵"、"豆蔻",代指女子已經處於青春年華,在學習梳粧打扮。稱呼十五歲的女子為"及笄",代指這個女子已經成年,可以出嫁了。稱呼二十左右的女子為"花信",代指這個女子處於年輕貌美之時。

40歲的別稱是“不惑”,也叫做“不惑之年”,出自於孔子《論語·為政》中的“四十而不惑”,其中“不惑”是“不迷惑、不糊塗”之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