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拜祠堂抱拳行禮正確姿勢

來源:魅力女性吧 9.74K
古人拜祠堂抱拳行禮正確姿勢

抱拳禮,源於周代以前,有3000多年的歷史,是漢族特有的傳統禮儀。抱拳禮,無高低貴賤之分,是一種類似現代人握手一樣的常規禮儀,也是一種內涵豐富的禮儀。

在古代,抱拳禮屬於“武人禮”,為江湖人士見面的常用禮節,有正、反兩種手勢,表示“吉拜”和“兇拜”,適用於不同場合。

古代的拱手禮,與抱拳禮類似,屬於“文人禮”,為相見表示感謝時常用的一種禮節。

一、抱拳禮的正確手勢。

在古代,古人認為殺人時拿刀都是用右手,若右手在前,則殺氣太重。所以,抱拳禮是右手握拳內,用代表友好的左手在外,把右手包住,鬆緊適度,自然於胸前微微晃動。

抱拳禮,有“吉拜”和“兇拜”兩種。男子尚左,就是男子用左手抱右手,稱作“吉拜”。相反的手勢,則是不尊重對方的“兇拜”,有挑戰對方的意思。抱拳禮的正確手勢如下:

1、雙腳並步站立,頭正、身直,目視受禮者,面容舉止自然大方。

2、左手在上,左手四指併攏伸直成掌,大拇指屈攏於掌內。

3、右手在下,右手握住成拳狀,拇指在外,拳眼向內,斜對胸窩。

4、左掌心掩貼在右拳面上,左指尖與下頦平齊。

5、行禮時,屈臂成圓,肘尖略下垂,雙手拳掌在胸前,與胸相距約20-30釐米左右。

6、抱拳行禮時,自然微微晃動三次,並口中説“久仰、請指教”等話語。

二、抱拳禮的豐富內涵。

古人遵從《老子》“吉事尚左,凶事尚右”的教誨,所以,抱拳禮是以左手抱右手,把吉祥如意的祝福致達受禮人,而不可以相反。抱拳禮,藴含着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

1、右手五指握拳,稱為“五湖”左手伸直四個手指頭,壓住右手,這四指稱為“四海”,是藴含“五湖四海皆兄弟”的意思。

2、左手為肝掌,對右手膽拳,有“肝膽相照”的含義。

3、左手,伸直的四指,代表“德、智、體、美”四種品德,象徵情操高尚屈攏的大拇指,表示不驕傲,不稱尊,不以“老大自居”。右手,緊握成拳,表示勇猛習武、不斷成長。左掌掩抱右拳,表示不以武滋事、爭強鬥勝,約束自己。

4、左掌為文,右拳為武,表示文武兼修,虛心求教,恭請前輩、同仁指教。

結語。

一般情況下,江湖人士相遇行抱拳禮時,正常是男子右手握拳在內,左手在外。如果是女子,則是右手在外,左手握拳在內。

我知道.我學過禮儀.古人抱拳.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原因是因為古人生存環境惡劣.一般都是右手持武器.為了表示和平.所以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哈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