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獻對木屐的定義

來源:魅力女性吧 1.48W
古代文獻對木屐的定義

木屐- 概述 木屐 木屐,是古人穿用的一種木底鞋的通稱,為我國古代人所鍾愛。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出現。據記載,晉文公多次請隱居於綿山上的功臣介子推出仕不至,便企圖使用焚山燎木之法迫他出來。不料,介子推卻抱住一棵大樹並被燒死。晉文公很悲痛,就用那株樹的木料製成一雙木屐,每天穿着並不時歎曰:“悲夫,足下。”以此表示對介子推的懷念。後被市井人所模仿,並相沿成習。《後漢書.五行志》載:“延熹中,京都長者皆着木屐。”由於着木屐優點甚多,便很快流傳到南方。 潮汕木屐製作工藝比較精巧、講究,其形式有:橢圓形,前略寬,後略窄,只適應男人穿的“龍船屐”分左右腳,前趾略低,中呈弓形,後跟略高的“認腳屐”不加任何油漆的原木的“白胚屐”塗上紅、橙、黑、棕等顏色,繪上花卉、圖案的“油彩屐”晚上在家穿的“高腳屐”用堅韌的木材製成並上漆的稱為“漆屐”等等。潮汕木屐又名“散屐”,做工精細,屐皮用料考究,清代以來,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