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刻板行為三個關鍵特徵

來源:魅力女性吧 2.18W
成年人刻板行為三個關鍵特徵

刻板行為,作為典型自閉症的三大特徵之一,其實很多星爸星媽並不是十分了解,所以在日常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就會有很多困惑。所以我們整理了大家最關心或者最容易有疑問的刻板行為八個問題,給大家詳細全面掃一下知識盲點。

一、到底什麼才是刻板行為?

按照定義,刻板行為,是一種重複的、固定的、無明確意義的某種行為。通常,這種行為被打斷時,會引發強烈的情感衝突。

其實,刻板行為有三個很關鍵的特徵——

1、反覆頻繁的簡單動作

不斷擺弄手指,不斷拍打自己的腦袋,不斷搖晃身體,不斷重複同一句話等是最常見的刻板行為。這類行為常常在孩子比較焦慮或者無聊的時候出現,如果轉移了孩子的注意力,引導孩子做出其他行動,這些行為就會自動停止。

2、固執的思維模式或規則

很多自閉症孩子不斷把積木擺成一條長龍,水彩筆必須按照固定順序放進盒子裏,回家必須沿着同一路線,更換路徑就不行……其實我們仔細思考一下,這些行為的共同點就是孩子遵循一個固執的思維模式或規則來行動,很難進行靈活的變通。

3、被打斷後有問題反應

通常,刻板行為被強制停止或打斷時,會引發孩子強烈的情感衝突,他們可能會躺倒在地上大哭不止,推搡父母發泄不滿,甚至會拿自己腦袋撞牆、咬自己來表示自己的沮喪。

二、哪些兒童容易有刻板行為?

刻板行為並不是自閉症孩子的特有行為,普通的成人也會有刻板行為,比如開會時抖腿,用老式電話時玩電話線等等。

在普通兒童中,1歲以內的嬰兒或多或少都會有簡單重複的刻板動作,但隨着年齡增長及能力提升,刻板行為通常都會消失。在2歲以上的自閉症及發育遲緩兒童中,更容易伴有刻板行為。其中,又以自閉症譜系兒童最多。在自閉症譜系兒童中,按照智能的由低到高,其刻板行為依次表現為:刻板動作、刻板思維、刻板語言、刻板規則等。

也就是説,嚴重的低功能自閉症兒童,更多表現為刻板動作中等及高功能自閉症兒童,更多表現為刻板思維及刻板語言高功能自閉症兒童及艾斯伯格症兒童,更多表現為刻板規則。

三、為什麼會有刻板行為?

其實,我們人類的每一個行為存在,都具有其原因和意義。對於刻板行為來説,其本質原因是大腦神經本身的損害,但具體原因我們現在還沒法説清楚。

從實用角度來説,可分為以下幾個原因:

1、無事可做

刻板行為一般發生在沒事情做的無聊時候。如果兒童在全身心參與其它項目,一般較少發生刻板行為。

2、感官刺激

無聊,加上做某些刻板動作時可以帶來感官上的快感,於是,這些行為就被自己強化了。沒有什麼比獲得快感更有力的強化。

3、獲得關注

有些刻板行為不是被自身強化,而是被他人強化。比如,一打頭,孩子就能得到家長的關注,或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別人給自己東西也是一種關注),那麼這種刻板行為就會被他人強化。

4、智能障礙

刻板行為是一種低級心理髮展功能,換句話説,很多四五歲的兒童,心智能力可能還停留在一歲,所以很多刻板行為就保留下來。那麼,長期看來,只有發展智能,才能從本質上克服刻板行為。

但這也有新的矛盾,智能不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不是你想提升多少就提升多少。一個智商30的兒童,可以將智能提高到40、50、甚至60,但是很難提升到100。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大齡乃至成年自閉症患者,只能過着嚴格的結構化的生活。

無論如何,自閉症孩子早期訓練能提升多少是多少,在這個過程中,還是有很多奇蹟發生的。

四、 刻板行為和強迫症有什麼區別?

刻板行為和強迫行為表面看,都是在重複某些無意義的行為,但區別在於:刻板行為過程中,行為者對此樂此不疲,絲毫意識不到這是不對的強迫行為過程中,行為者對此非常焦慮,明顯意識到這是不對的。

五、被打斷就哭鬧是刻板行為?

錯!很多孩子有些行為看似刻板行為,卻並不是真正的刻板行為。

童童最近每天經過自己家樓下一家小賣部,都要習慣性的拉着媽媽去買一根棒棒冰,如果沒有買棒棒冰就會哭鬧不止。

這樣的行為看似刻板,但其實是孩子渴望被滿足的需求。棒棒冰是孩子喜歡的東西,她得不到滿足,自然就會有反應。即使不是自閉症孩子,普通孩子也會存在哭鬧行為,所以這樣的行為並不屬於刻板行為。

六、所有刻板行為都應該被消滅嗎?

很多刻板行為既不干擾他人,也不會對孩子自身產生任何不良後果。雖然看起來跟常人有點不太一樣,但就像有的媽媽打掃的時候喜歡把家裏的杯子放成一排,要是突然搞亂了,心裏會覺得很不舒服。

就像媽媽們不會試圖改變自己要將刀具按照順手的順序安放好一樣,對於孩子這部分不會影響自己和他人生活的“習慣”,家長可以試着寬容一些,保留孩子的一些私人空間。

七、擺脱刻板行為=擺脱自閉症?

當然不是,很多家長帶孩子去做診斷的時候,會發現醫院的診斷除了對孩子各方面技能的評估,還會仔細詢問與刻板行為相關的問題。如果技能評估存在明顯的社交性落後,且有明確的刻板行為,一般醫生都會給出自閉症的診斷。因此家長就覺得,只要消滅了孩子的刻板行為,這樣孩子就不是自閉症了。

理論上來説,孩子存在刻板行為的確是診斷為自閉症會考量的方面之一。但卻不是唯一。如果孩子不存在刻板行為,狹窄興趣的表現也是診斷考量的內容。比如孩子會痴迷於玩一些不是玩具的物品,如瓶蓋、襪子等。因此,孩子沒有刻板行為了,也不能判定孩子不是自閉症了。

此外,刻板行為會根據不同年齡和不同階段產生變化。目前階段可能經過干預後孩子的刻板行為消失了,並不代表孩子之後不會出現其他的刻板行為。所以,想要完全擺脱刻板行為,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家長進行詳細的評估和計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