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大多數是什麼族的

來源:魅力女性吧 8.07K
香港人大多數是什麼族的

肯定是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也有一些,這是歸為一類

其他的都為少數族裔

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香港有45萬多名少數族裔,相當於香港總人口約6%。

即使不是具有華人血統的少數族裔很多是居住香港超過半世紀,當中有已經有5代以上者,他們除了具備香港永久居民身份外,他們更有不少是入籍香港特區,擁有香港特區護照,甚至回鄉證。例如香港海洋公園主席猶太裔的盛智文放棄加拿大國籍、英國裔的盧維思放棄英國國籍等等外籍人士,亦有不少獲得雙重國籍或雙重護照。

一、東南亞人

東南亞人主要為菲律賓人、印尼人和泰國人,主要來香港從事外籍家庭傭工。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居於香港的菲律賓人和印尼人各有130,000。

二、越南人

越南戰爭於1961年爆發,不少越南人面對戰爭,紛紛逃亡香港。1979年,香港被列為“第一收容港”,因此收容從越南出逃的難民,到1990年代,香港政府開始對越南船民作出有秩序的遣返行動,包括自願遣返,而香港政府事先亦與越南方面作出協議,保證他們回到越南後不會受到政權迫害,不過自願遣返的越南船民甚少。

至2000年,香港政府向仍然滯留在香港的難民給予居留權及簽發身份證,讓他們融入香港社會,有些開設餐館和在社會工作,不少其家人和後裔在香港定居。

三、南亞裔

香港開埠初期,即有印度人居住。香港殖民地時期需要從印度次大陸調派一些人員來到香港維持香港治安。他們最初聚居於上環一帶,以商人、軍人和警察為主。南亞裔人士已經於香港生活逾半世紀,不少已經世居香港4至5代,當中以巴基斯坦裔、印度裔和尼泊爾裔居多。殖民地時期駐港英軍當中,被稱為啹喀兵的尼泊爾人僱傭兵,其軍團隨着香港迴歸而解散。

很多南亞裔已經落地生根,其後裔仍然居於香港,部分聚居於尖沙咀至油麻地一帶,例如尖沙咀重慶大廈。在香港社會,他們除了能夠説自己的民族語言和英語外,當中不少亦能夠操練流利的粵語,如喬寶寶(退休懲教署人員、現時香港藝人)和利君雅(記者)。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居港印巴和尼泊爾人共約63,000人。

四、朝鮮、日本人

定居香港的日本人或韓國人通常是商人或日本、韓國資本大企業香港分公司的高級職員及其家屬,大部份於1980年代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初期來到香港,希望以香港作為進入中國大陸發展事業的踏腳石。有部份人在香港落地生根,部分人有與香港華人通婚生子。

其第二代部份能夠操練流利粵語,但是通常入讀國際學校。如果長遠不打算在香港定居,則通常會安排子女入讀於香港日本人學校或韓國國際學校,以方便於將來回歸日本或韓國發展。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居港日本人和韓國人分別約12,600人和5,200人。

五、歐美人

歐美人以殖民地時期來香港工作和定居的英國人及其家屬居多,大部分都不懂粵語,通常是專業人士、企業或香港公務員亦有一小部份於公立和津貼學校任教英文。雖然香港迴歸後大量英國人返回英國,但是仍然不少部份選擇繼續定居香港。

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居港的白種人約55,200人,其中15歲以上具專上教育程度的人口比例是73.9%,位於居港日本人(79.4%)和韓國人(74.8%)之後,比香港其他種族的人的教育程度高出許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