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舞蹈排名前十

來源:魅力女性吧 1.53W
中國舞蹈排名前十

十、《大武》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很有影響的傳統舞蹈。它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一、武王伐紂是為了推翻商紂王的統治而進行的戰爭。二、《大武》是手持武器的戰舞,這種舞蹈形式在原始舞蹈中已經存在,從原始時代“刑天氏之樂”等,到歷代歌頌戰功的“武舞”,而《大武》則發展了這種舞蹈形式,並有所創新。它的結構比較複雜,舞段安排得體,概括而真實的表現了周人滅商的過程,以及滅商後班師回鎬京(今西安)次年,武王病死,年少的成王即位,由周公召公輔佐統治。商紂兒子武庚乘機聯合管轄,陝之東歸周公管轄,於是天下大定。

九、《蝶飛花舞》是漢代古典舞,蝶飛花舞本身為一種暗器,昔年方舞情根據自己蝶飛花舞鞭法所制,暗含三十六中變化,鞭法失傳後暗器得留,使用時爆炸開來,花裏藏蝶,蝶裏飛花,威力無窮。蝶飛花舞舞蹈翩翩起舞的蝴蝶和隨風飄舞美麗的花兒,美麗動人的舞蹈充分展現出舞蹈演員的翩翩曼妙舞姿,婀娜動人。

八、《靈星舞》

西漢建立,結束了長期的戰亂局面,漢高祖劉邦為了安定國家,恢復生產,於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下令天下建立靈星祠,祭祀農神后稷。據《後漢書·祭祀志·下》載:「舞者用童男十六人。舞者象教田,初為芟除,次耕種、芸耨、驅爵(雀)及獲刈、舂簸之形,象其功也。」這個舞蹈將鋤地、耕田、播種、除雜草、鬆土以及曬場、驅趕麻雀、收割、舂米、簸揚等農業勞作動作,都編入舞蹈中,含有歌頌農耕勞動、祈祝豐收的意願。

明代樂律學家、藝術理論家朱載堉根據史料,編制了許多擬古舞譜,載《樂律全書》中,其中就有《靈星小舞譜》,並作有《靈星舞賦》,對此舞的主題思想、意義及隊陣、樂器、舞容及表演過程記述頗詳。同時還繪有《靈星祠雅樂天下太平字舞綴兆圖》,以十六人擺字,設計精確,隊形變化路線明晰,可稱古代舞譜中的「場記圖」。

七、《盤鼓舞》(又名《七盤舞》)是漢代具有較高技藝性的舞蹈,舞者在七個盤鼓上以不同的節奏,時而仰面折腰雙腳踏鼓,時而騰空躍起,然後又跪倒在地,以足趾巧妙踏止盤鼓,身體作跌倒姿態摩擊鼓面。敏捷的踏鼓動作,如飛行似的輕盈舞步,若俯若爺、時來時往的姿態和地位調度,與音樂緊密結合在一起,表現了深邃的意境 。

六、長袖舞在秦代以前已經存在,曾是戰國楚國宮廷的風尚,漢人繼承楚人藝術,長袖舞更為盛行。舞女多是長袖細腰,有的腰身蜷曲,能使背後蜷成環狀,如京戲中的 下腰.京戲中的 水袖 動作頗似古代的舞長袖動作。漢人傅毅在《舞賦》中形容長袖細腰的舞女為體如游龍,袖如素虞.戚夫人的翹袖折腰之舞正是這種舞姿的體現。迄今所獲的漢代舞蹈資料説明 長袖舞 實際包括了許多不同的舞蹈,許多種舞蹈都以舞袖為特徵。舞人有男有女,有單人舞、雙人對舞和多人羣舞,以單人獨舞為主。

五、驚鴻舞是唐代宮廷舞蹈,是唐玄宗早期寵妃梅妃的成名舞蹈。已失傳。《驚鴻舞》着重於用寫意手法,通過舞蹈動作表現鴻雁在空中翱翔的優美形象,極富優美韻味的舞蹈,舞姿輕盈、飄逸、柔美。

唐玄宗曾當着諸王面稱讚梅妃“吹白玉笛,作《驚鴻舞》,一座光輝”。

四、清商樂舞是中國魏、晉、南北朝以及隋唐時期俗樂舞的總稱。它經過了漢魏六朝直到唐初,不斷吸取民間樂舞的營養,代有新作,被認為是華夏正聲。漢魏西晉時代的清商樂舞是女樂歌舞,其間尤以曹魏時期最為鼎盛,西晉武帝也是個酷愛清商樂舞的皇帝,他保留了曹操時期的清商署。清商樂舞隨着時代的變化發展,它包括的內容愈來愈多,既包括中原舊曲、漢魏雜舞,又包括了江南新聲,直至唐武則天時期逐漸式微。

三、劍舞又稱劍器舞,是唐宋時期的民間舞蹈。因執劍器而舞,故名。作為手持短劍表演的舞蹈。短劍的劍柄與劍體之間有活動裝置,表演者可自由甩動、旋轉短劍,使其發出有規律的音響,與優美的舞姿相輔相成,造成一種戰鬥氣氛。舞蹈節奏為“打令”。劍舞原為男性舞蹈,經長期流傳,逐漸演變成為一種緩慢、典雅的女性舞蹈。秦末歷史故事鴻門宴中的“項莊舞劍”,便是描述的此舞蹈。

二、胡旋舞

大唐盛世,歌舞昇平,世人皆知玄宗擅樂器,喜舞蹈,故而唐代的樂舞及玄宗一朝,盛極一時。胡旋舞,亦是這唐代最盛行舞蹈之一,安祿山、楊貴妃也曾因擅舞胡旋而深得玄宗之寵。

胡旋舞伴奏音樂以打擊樂為主,與它快速的節奏、剛勁的風格相適應,因舞蹈節拍鮮明奔騰歡快,多旋轉蹬踏,故名胡旋,正所謂“蓬斷霜根羊角疾,竿戴朱盤火輪炫。驪珠迸珥逐飛星,虹暈輕巾掣流電。潛鯨暗吸笡波海,迴風亂舞當空霰。萬過其誰辨終始,四座安能分背面。”

一、霓裳羽衣舞又稱霓裳羽衣曲。是一種唐代的宮廷樂舞。為唐玄宗所作之曲,用於在太清宮祭獻老子時演奏。安史之亂後失傳。南宋年間,姜夔發現商調霓裳曲的樂譜十八段。這些片斷還保存在他的《白石道人歌曲》裏。唐代歌舞的集大成之作,至今仍無愧於音樂舞蹈史上的一個璀璨的明珠。曾經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貴妃就因擅長此舞蹈,而受到唐玄宗的極度寵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