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教化出自哪裏

來源:魅力女性吧 2.73W
社會教化出自哪裏

社會教化是我國古代意識形態管理的主要方式之一,即通過一定的途徑對百姓進行教育感化。教化是一種上對下的信息傳遞,目的是“訓經宣達,遠近畢理,鹹承聖志”(《史記·秦始皇本紀》)。教化的主要內容是政治化的倫理道德,如忠、孝、仁、義、禮、信等等。

教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一)宣傳。從三國時代起,已有“宣傳明教”一語(《魏略·李孚傳》),即以正面宣達道德為主,維護已有的社會秩序,使不穩定的輿論因素消弭於未然。(二)表彰。這是教化的一種主要社會形式,通過表彰典型,使悖逆者順服,怠惰者勉力。“凡有孝子順孫,貞女義婦,讓財救患,及學士為民法式者,皆匾表其門,以興善行。”(《續漢書·百官志五》)(三)監督。這既是對教化的一種監督,同時又是教化自身的表現形式。它主要通過鄉官來實現,“民有善事惡事,以告監官”(引文同上)。然後,由這些小官吏進行訓告、保惠、教誨。

通過教化,出現百姓間互相訓告、扶持、教誨的局面,全民反覆自我錘鍊對政府的服從心理,而一切反正統的思想和行為,則往往在萌生之初,就受到刑罰之外的道義上的壓力。教化的核心是“德化”,通過正面的宣傳感化,使民眾思想不超越一定規則,使文化在預先限定的範圍內發展,以達到意識形態管理的最高境界,即孟子的所謂“善教得民心”(《孟子·盡心上》)。

熱門標籤